三维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及裂缝检测
【摘要】:
裂缝储层是最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在裂缝储层中常存在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方位振幅差异、方位速度差异、方位反射波形差异和相位差异。本文尝试通过方位振幅和方位速度的差异对垂直排列裂缝的参数进行预测。
本文的研究从正演模拟入手,分析EDA介质中纵波振幅、走时和速度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为预测裂缝提供依据。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以下认识:(1)对于弱各向异性裂缝介质,反射纵波的振幅、旅行时和速度随观测方位的变化都可以近似为一个椭圆。(2)振幅属性的长短轴指示方向需要根据具体介质弹性参数决定,在实际资料应用中可以通过其他辅助属性或测井、地质资料来进行判断。(3)旅行时方位椭圆的短轴指示裂缝的发育方向,长轴指示裂缝法向,椭圆的扁率显示了裂缝的相对裂缝密度。(4)速度方位椭圆的长轴指示裂缝的发育方向。(5)裂缝介质中速度的方位各向异性比振幅的方位各向异性弱,速度检测没有振幅检测裂缝敏感。这些实验研究结果为裂缝的预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为了能够定量地反演裂缝,首先根据Ruger给出的纵波反射系数公式推导出用于反演裂缝参数的反演公式,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裂缝参数的反演计算。对运用方位振幅反演裂缝参数的抗噪性能进行分析。裂缝性地层的纵波层速度V与炮检方向和裂缝走向之间的夹角?存在关系式,即V = A + B cos2?,该式近似为一椭圆,椭圆的长轴方向指示了裂缝的发育方向,椭圆的扁率指示了裂缝的发育强度。基于这一关系式,利用三维多方位的纵波层速度,反演计算裂缝的走向和发育强度,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进行裂缝走向和发育强度的反演计算。
裂缝会使共中心点道集存在方位动校正剩余时差,从而对沿偏移距叠加和沿方位叠加造成影响。裂缝介质中,固定偏移距处不同的测线方位走时也呈椭圆规律分布,通过把偏离裂缝走向的测线方位的方位时差去掉,使各个测线方位都能动校正到t0。经理论模型处理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
|
|
|
1 |
康永尚,郭黔杰,朱九成,陈连明,曾联波;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3年04期 |
2 |
康永尚,朱九成,陈连明;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物理模拟结果及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3 |
邓友茂;;利用P波动校正速度提取裂缝走向[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2期 |
4 |
郝守玲,赵群;裂缝介质对P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物理模型研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3期 |
5 |
朱兆林,赵爱国;裂缝介质的纵波方位AVO反演研究[J];石油物探;2005年05期 |
6 |
钟伟;杨宝俊;张智;;复杂介质地震波场研究进展[J];世界地质;2005年04期 |
7 |
韩开锋;曾新吾;;Hudson理论中裂隙参数的适用性研究[J];石油物探;2006年05期 |
8 |
韩开锋;曾新吾;;用边界元数值模拟验证Hudson裂缝介质理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5期 |
9 |
程冰洁;李小凡;徐天吉;;含流体裂缝介质中地震波场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
10 |
熊章强;张大洲;肖柏勋;秦臻;;裂缝介质中瑞雷面波传播的渐变非均匀交错网格数值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
11 |
朱锡冰;第二次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年01期 |
12 |
M.Schoenberg;J.Douma;张中杰;;具平行裂缝及定向裂隙介质内的弹性波传播[J];世界地质;1990年02期 |
13 |
FredK.Boadu,薄玉玲;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由地震速度反演裂缝密度[J];海洋石油;1999年01期 |
14 |
孔祥言;李道伦;卢德唐;;孔隙和裂缝分形油藏的瞬态压力分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8年11期 |
15 |
曾滔涛;罗庆华;石仁彬;;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预选厂址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08期 |
16 |
胡晓光;浅层地震在不同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特点[J];物探与化探;1994年04期 |
17 |
陈连明,康永尚,朱九成;裂缝介质石油运移实验图像的处理与信息提取[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8 |
刘恩儒,曾新吾;裂缝介质的有效弹性常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1期 |
19 |
王俊茹,张龙起,宋雪琳;浅层地震勘探在采空区勘测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2年01期 |
20 |
胡宁;张良红;邵炳生;高海发;焦彦杰;韩芳;;纵波横波联合地震勘探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