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孔尺度对坝前水流结构的影响
【摘要】:
在水利工程枢纽的设计中,水库底孔的型式及相应坝前的水沙流动特性直接关系到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乃至整个工程枢纽的生命。大中型水电站枢纽,在水库淤积的后期,进库泥沙大部分被水流携带到坝前,并通过各种泄水流建筑物排出库外。这时,泥沙大量通过水轮机,造成水轮机的磨损。因此,一些受泥沙威胁的大型水电站的设计,都提出了如何合理地布置底孔问题,而要弄清如何合理布置底孔,如何定量地计算底孔对取水建筑物的防沙效果,就需要弄清楚孔口前由于流速收缩造成的复杂的水流结构以及不同底孔型式对坝前水流结构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工作得到了以下结论:
(1)本文试验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MicroADV对不同的底孔型式,不同的水流条件下的底孔坝前区域进行了详尽的流速测量,得到大量的流速资料。
(2)在对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得出了底孔坝前流域的平面流场图、断面流场图以及三维流场图,得出了某些水流统计规律。
(3)利用Tecplot软件绘制出了每个流速测点的三维合速度Va ppulse与孔口平均流速u c的比值β(即β= Va ppulse /uc)的等值线分布图,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不同流速大小地区域分布,并总结出规律。
(4)在对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底孔坝前流域的流速公式的一般结构形式,可以方便快捷地估计各工况下特定位置的流速,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优选建筑物布置最佳方案提供了设计依据。
(5)本文绘制了底孔坝前流域水流流速在测流垂线上的分布图,得出其分布规律,确定了测流垂线上最大极径流速的计算经验公式。
(6)本文通过底孔坝前泥沙冲刷试验,得出了底孔坝前泥沙的冲淤范围及形状,与计算得出的泥沙冲淤范围和形状基本吻合,并验证了试验所测的流速数据的可靠性。
|
|
|
|
1 |
潘梦钦,林宗燊,谢佩珍;双层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2 |
清华北大理工水利系底孔应力研究组;用有限元法计算大坝底孔的非稳定温度场和温度应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年01期 |
3 |
;坝身双层洩水孔的洩流能力[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3年04期 |
4 |
林鹏,陈立;挟沙水流紊动通量的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
5 |
林鹏,陈立,叶小云;挟沙水流浓度脉动特性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2期 |
6 |
林鹏,陈立;低含沙水流紊动结构的实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2期 |
7 |
张进伟;王颖;程文;李艳霞;;喀腊塑克水库底孔水工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05期 |
8 |
张勤,王成军;白石水库水力学问题研究综述[J];吉林水利;2005年01期 |
9 |
但汉仁;;越南昆江2水电站一级坝施工导流设计[J];民营科技;2008年10期 |
10 |
许德凤,朱启贤;龚嘴水电站坝前泥沙淤积与底孔排沙[J];水力发电;1998年04期 |
11 |
熊绍隆;底孔前散体泥沙冲刷漏斗形态研究[J];泥沙研究;1989年02期 |
12 |
霍继申;桃林口水库底孔水流空化特性研究[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1期 |
13 |
刘乃义,车清权;三峡枢纽围堰发电期泄洪调度水力学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2期 |
14 |
叶小云,陈立,吴门伍;挟沙水流泥沙浓度分布的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03年04期 |
15 |
张勤,王成军;白石水库水力学问题研究综述[J];吉林水利;2005年03期 |
16 |
何育鹏;;拉西瓦水电站双曲混凝土拱坝泄洪底孔一期钢衬安装[J];科技资讯;2010年33期 |
17 |
曾玉红,槐文信;流动环境中三维圆形垂直浮力射流特性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3期 |
18 |
张茂堂;罗应培;赵荐芳;李中华;;湍流挟沙能力与底孔冲沙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8年01期 |
19 |
金腊华;;试论水库排沙底孔进水口前冲刷漏斗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J];江西水利科技;1991年01期 |
20 |
陈立,林鹏,叶小云;泥沙对挟沙水流流动结构影响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3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