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摘要】:
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基层刚度大、透水性较差,面层反射裂缝多,路面易过早发生疲劳开裂现象。由此,在考虑用级配碎石铺筑路面基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以上病害,深入分析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特性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在考虑柔性基层非线性承载力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分析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特性。提出了适合河南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特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机构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文依托河南省科技项目《河南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非线性结构设计研究》,在对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级配碎石柔性基层的非线性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基层非线性承载力条件下的沥青结构内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计算分析,并深入分析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得出在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用迭代计算法确定柔性级配碎石基层内各点回弹模量的方法,能更准确的描述级配碎砾石基层非线性承载力的特性。同时,考虑温度影响,根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分析计算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表明,柔性级配碎石基层由于其非线性承载力特性,其疲劳寿命比其基层线性承载力特性时的疲劳寿命长约25%。
论文成果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分析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对路面结构设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U416.217
|
|
|
|
1 |
郝培文,张登良;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J];公路;2000年05期 |
2 |
姚祖康;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J];公路;2003年02期 |
3 |
张倩,李艳丽,戴经梁;水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的试验模拟研究[J];公路;2005年04期 |
4 |
资建民;邓海龙;何丽;路庆昌;万伟;贾海燕;;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配合比设计混合正交分析[J];公路;2007年01期 |
5 |
刘竹风;结合料与石料间粘附性能的研究[J];国外公路;1997年03期 |
6 |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及其防治措施(下)[J];国外公路;2000年04期 |
7 |
李静,孙德栋,戴经梁,陈忠达;沥青混合料变温疲劳性能及其在路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学;2003年06期 |
8 |
郝培文,吴徽,张登良;不同沥青用量与级配组成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
9 |
李之达,沈成武,周增国,黄豪,雷建平,黄靖;超孔隙水压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
|
|
|
|
|
1 |
梅迎军,梁乃兴;砂砾石基层混合料的非线性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 |
凌天清,王士杰,许志鸿;柔性路面非线性分析中的几个问题[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
3 |
凌天清;粒料基(垫)层材料回弹模量的足尺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
4 |
韩志强;级配砂砾石的路用性能调查与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5期 |
5 |
郑健龙;Burgers粘弹性模型在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分析中的应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6 |
王端宜,邹桂莲,韩传岱;对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破坏的认识[J];东北公路;2001年01期 |
7 |
李文瑛,彭波,戴经梁;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J];东北公路;2003年02期 |
8 |
黄晓明,张晓冰,邓学钧;沥青路面车辙形成规律环道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9 |
李光要;浅谈天然砂砾基层[J];湖南交通科技;1994年02期 |
10 |
彭永恒,任瑞波,宋凤立,张肖宁;轴对称条件下层状弹性体超孔隙水压力的求解[J];工程力学;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