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叶片混流式水轮机的数值模拟与性能分析
【摘要】:
水轮机作为水电站的核心部件,对水电站的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轮机技术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水电的开发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国内外的不少水电站也因一些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导致机组出现异常甚至过流部件的损坏,因此,还是存在着困扰水轮机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另外,随着机组容量和尺寸的逐步增大,水轮机比转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混流式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日益重视,这使得进行水轮机内部流动的模拟分析十分必要。总之,开展水轮机过流部件内部的定常及非定常流动分析对于深入了解水轮机振动的内在机理、改善水轮机的综合水力性能、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制造水平的提高和抗磨蚀材料的应用,我国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运用较多,但是高水头混流式常规水轮机的流道内部流速较高,易导致严重的空蚀磨损,且在非设计工况转轮进口产生的二次流及固定、旋转部件相互作用均能诱使机组产生强烈振动及压力脉动现象。长短叶片转轮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由于长短叶片转轮具备较宽的高效率区、优良的稳定性和抗空蚀性能,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
本研究以一个具体水电站的长短叶片转轮的水轮机为参考,建立了该水轮机的全流道几何模型,并应用CFD软件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结果对水轮机内部流动情况及性能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具体完成的工作内容如下:
一、根据所选水电站的实际水力参数,对水轮机引水部件、导水机构、转轮和尾水管进行了三维几何模型。并将建好的水轮机的三维模型导入Gambit软件中,对过流部件依次进行网格划分;
二、研究了利用Fluent软件对水轮机各主要部件的边界设定、参数选择、求解计算等一系列软件应用的关键步骤。将已经做好的网格文件导入软件后设置边界条件并进行计算;
三、对求解收敛的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了各个计算流体区域的压力等值线分布和速度矢量分布,分析流体流动状态、速度分布和压力变化;
四、通过对比和分析水轮机内部流动特征,获取水轮机各过流部件的流动信息,在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评价水轮机的性能。
|
|
|
|
1 |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透平锅炉委员会 成都市电机工程学会发电技术委员会召开学术讨论会[J];机械;1980年05期 |
2 |
徐伦长,何新仿;龙羊峡320MW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及其运行情况[J];大电机技术;1989年05期 |
3 |
彭忠年,陈锐,蒋学运,徐抱朴,张建光,孟晓超;JF205系列新型水轮机模型的开发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1999年11期 |
4 |
M.萨拉贝热尔,马元珽;在改造工程中加速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设计的方法(上)[J];水利水电快报;2001年17期 |
5 |
郑发平;;小型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的选型设计[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6 |
戴鼎章;司亮;;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3期 |
7 |
;混流式水轮机水力不平衡的现场简易分析和处理[J];水力发电;1982年05期 |
8 |
田至喜;;卧轴混流式水轮机前后盖板的自镗削装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5年11期 |
9 |
朱邦材;;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预装中的若干问题[J];大电机技术;1993年01期 |
10 |
章光伟;东溪三级电站卧轴混流式水轮机的研究和设计[J];小水电;1999年02期 |
11 |
徐珍懋;浅论混流式水轮机运行的“强振禁运区”[J];水电站机电技术;2003年S1期 |
12 |
吕桂萍;唐任远;;混流式转轮固有频率分析[J];大电机技术;2006年01期 |
13 |
阳莉;李延频;陈德新;;混流式水轮机磨蚀与防护措施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12期 |
14 |
崔维志,商健;混流式水轮机的磨蚀机理[J];西北水电;1992年01期 |
15 |
刘万景;;水轮机汽蚀监测[J];水电站机电技术;1993年01期 |
16 |
黄建和;更换混流式水轮机的特殊设计问题[J];水利水电快报;1995年20期 |
17 |
张富钦;新型无下环混流式水轮机[J];机电技术;2002年02期 |
18 |
Б.M.奥拉赫拉什维利
,张国铭;小水电站的水轮机设备[J];水利水电快报;2004年16期 |
19 |
张立翔,徐天茂;巨型混流式水轮机叶片水弹性失稳特性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4期 |
20 |
张梁;刘树红;杨建明;吴玉林;;应用三维空间导叶的混流式水轮机流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