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玉米高产节肥高效防治面源污染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据三峡库区199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90%的悬浮物来自农田径流,氮、磷大部分来源于农田径流。三峡库区人口密集,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超强度利用,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面源污染的控制关系到农业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流水区断面流速只有0.04m/s,比天然河道断面平均流速减小将近5倍左右。水库建成后,随着水流流态结构的变化,库区有诱发富营养化的危险。
库区总氮、总磷主要来自于农田,欲防治富营养化,必须从源头——农田做起。就玉米种植而言,重庆市常年种植53—67万公顷(800—1000万亩),施肥水平按库区平均水平计算,每公顷用纯氮225Kg,折合尿素约489Kg,用过磷酸钙375Kg。由于化肥施用量较高,利用率较低,据朱兆良报导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0%—25%,大量化肥随水土流失到河流湖泊。按重庆玉米面积53万公顷计算,共施用尿素24000万Kg,过磷酸钙20000万Kg,其中未被植物吸收的尿素18000万Kg,过磷酸钙15000万Kg,再除去挥发、被土壤固定的20%,每年还有14400万Kg尿素,12000万Kg过磷酸钙直接随地下水或径流流入长江。
据我们初步研究,各种农作物用肥技术性都很强,只要在关键时期施肥,用量不在多,效果极为显著,可大量节约化肥而产量不减,如玉米,只要在苗期集中肥团育苗,移栽仅穴施有机肥壮苗,喇叭口期施攻穗肥即可获得高产节肥效果,使流入长江的化肥大幅度下降,而产量稳定不变,从而降低面源污染。
田间试验设计:试验采用三元二次正交组合设计,重复二次试验。小区面积24m~2,6行区,行长4m,行距1m,重复内15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设走道0.6m,以便田间观察记载。试验区周围种植5行以上玉米作保护带。
资料收集与处理按三元二次正交组合设计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并进行等步长计算机网络寻优,获得优化栽培模型,以便大面积推广示范。
通过玉米高产节肥高效防治面源污染栽培技术研究,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三峡库区可减少相当于5.1万吨尿素、6.6万吨过磷酸钙流入河道,减少富营养化污染的源头。
|
|
|
|
1 |
;玉米高产配套技术开发[J];山西成人教育;1998年06期 |
2 |
刘靖,黄洪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石河子科技;1999年03期 |
3 |
任宪国,王立秋,孟凡祥,曲洪安;合玉15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现代化农业;1995年08期 |
4 |
廖筱英;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J];江西气象科技;1996年03期 |
5 |
王学先;南疆玉米高产开发大见成效[J];新疆农业科技;2001年03期 |
6 |
谢潜渊;加拿大创亩产2100斤玉米高产记录[J];江苏农业科学;1984年09期 |
7 |
夏家超;玉米高产把六关[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9年07期 |
8 |
付文君,夏正汉,刘霞,吕晓刚,胡彩霞;登海一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1年05期 |
9 |
谭春强;二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1998年03期 |
10 |
孙世贤;2002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况[J];玉米科学;2003年03期 |
11 |
黎佐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1996年05期 |
12 |
杨华应;云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00年04期 |
13 |
高学龙,孙加顺;“西玉3号”创夏玉米高产新纪录[J];农村科技开发;1994年01期 |
14 |
曹志坚,廖多竹;玉米高产施肥技术[J];农村百事通;1995年04期 |
15 |
佟超,李兰圃;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1997年02期 |
16 |
彭啓元;中南科委召开玉米高产经验座谈会[J];湖北农业科学;1965年04期 |
17 |
程元修;玉米高产三招[J];山西农业;1994年06期 |
18 |
佟屏亚;沃尔索春玉米亩产超吨粮技术经验[J];中国农村科技;1997年09期 |
19 |
李焕然,刘有志,吴化立,周元春,李朝泉;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J];四川农业科技;1998年06期 |
20 |
俞锦发,廖祥茂;青棒玉米高产栽培十要点[J];福建农业;199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