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摘要】:目前,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关注。科学界公认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CO_2、CH_4、N_2O、CFC_s等)浓度的增加。CH_4和N_2O是仅次于CO_2的两种重要温室气体,他们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分别占全部温室气体总贡献的20%和5%~7%。并且,CH_4和N_2O的单分子增温潜势远大于CO_2,分别约为CO_2的56倍和280倍。同时,它们也参与一些重要的大气光化学反应,如破坏平流层臭氧。因此,CH_4和N_2O大气浓度的日益增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
人口的不断增长,使粮食需求越来越大。施用无机肥料,尤其是施用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也引起了环境污染问题,如NH_3挥发、N_2O排放和NO_3~-淋失。其中,农田施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人为N_2O直接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直接排放源总量的28%。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氮肥利用率水平较低。为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研制新型改性氮肥是必然趋势。改性氮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化学型。物理型改性氮肥,是通过改变氮肥的物理性状,使其缓释、长效、高利用率;化学型氮肥即使氮肥与某种物质结合或聚合生成缓释长效氮肥。生物化学型氮肥是通过加入某种抑制剂来抑制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控制氮肥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达到缓释、长效、高利用率。
本试验选用了一种物理型改性尿素Meister(日本chissco公司生产的树脂型包被尿素)和几种生物化学型改性尿素NI(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NUI(大颗粒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I-1(大颗粒尿素+脲酶抑制剂1)、UI-2(大颗粒尿素+脲酶抑制剂2)、FL(大颗粒尿素+1.0%DCD+0.3%HQ)作为供试尿素,先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几种尿素对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田间原位试验观测了几种改性尿素对旱地(玉米田)N_2O和稻田CH_4和N_2O的减排效果。本试验还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初步探讨了稻田施用改性尿素减少CH_4排放的微生物学机理。
首先,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考察了几种改性尿素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对旱地和稻田CH_4和N_2O减排效果。结果表明,旱地土壤在75%和90%的田间持水量以下,Meister包被尿素在整个培养期间N_2O的产生量最大,与普通尿素相比,Meister增加了123.6%和97.8%,而NI、NUI、FL、SUDT、UI-1、UI-2分别减少53.7%和38.7%、32.8%和51.2、40.5%和53.7%、24.3%和56.8%、33.2%和37.8%、35.1和36.5%,UI-1、UI-2在培养前期N_2O释放量较大。稻田土壤淹水时,与普通尿素SU相比,Meister、NI、NUI、FL等处理N_2O减排效果较好,分别减少了62.1%、35.5%、37.5%、59%。在培养条件下,改性尿素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无影响。
通过旱地(玉米田)N_2O通量的原位观测,研究了Meister、NI、NUI、FL等改性尿素对玉米地土壤N_2O的减排效果。结果发现,在玉米生长季中,与普通尿素相比,NI、NUI、FL处理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63.8%、57.42%、66.87%。而Meister仅减少了0.71%。结果表明生物化学型改性尿素可以有效地减少旱地土壤N_2O排放,而包被尿素对玉米田土壤N_2O减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16
|
|
|
|
1 |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水稻根系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
2 |
徐慧,张秀君,韩士杰,王营,陈冠雄;自然状态下树木排放N_2O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
3 |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张文,龚晏邦;温度对农田N_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7年05期 |
4 |
刘广深,徐文彬,洪业汤,陈旭晖;土壤N_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研究[J];矿物学报;2002年03期 |
5 |
王胜春,刘可星,游植麟,廖宗文;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中铁、锰对甲烷排放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8年01期 |
6 |
林匡飞,项雅玲,姜达炳,胡球兰,李志红,杜道灯,陶战;湖北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控制措施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0年05期 |
7 |
李荣华,周礼恺;长效尿素在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J];土壤通报;1996年01期 |
8 |
曲东,张一平,Schnell S,Conrad R;水稻土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及其对微生物过程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年06期 |
9 |
王增远,徐雨昌,李震,王步军,过益先,丁玉萍,王占珍;水稻品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9年04期 |
10 |
陈冠雄,商曙辉,于克伟,禹阿东,吴杰,王玉杰;植物释放氧化亚氮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0年01期 |
|
|
|
|
|
1 |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水稻根系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
2 |
王风;韩晓增;李良皓;张克强;;冻融过程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
3 |
邵可声,环境模拟和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分室,李震;水稻品种以及施肥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4 |
齐玉春,董云社;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
5 |
李晶,王明星,王跃思,黄耀,郑循华,徐新;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
6 |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稻田土壤中的CH_4产生[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5期 |
7 |
陈德章,王明星,上官行健,黄俊,R.A.Rasmussen,M.K.A.Khalil;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_4排放[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5期 |
8 |
梁东丽;方日尧;李生秀;Ove Emteryd;张兴昌;;硝、铵态氮肥对旱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
9 |
刘培斌,郭亚洁;土壤中氮素反硝化作用及其动力学规律的实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0 |
徐文彬,洪业汤,陈旭晖,王羽;贵州省旱田土壤N_2O释放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
|
|
|
|
|
1 |
邵可声,环境模拟和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分室,李震;水稻品种以及施肥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2 |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J];大气科学;1993年01期 |
3 |
陈宗良,高金和,袁怡,邵可声,张剑波,禹仲举,王步军;不同农业管理方式对北京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2年04期 |
4 |
曾江海,王智平,张玉铭,宋文质,王少彬,苏维瀚;小麦-玉米轮作期土壤排放N_2O通量及总量估算[J];环境科学;1995年01期 |
5 |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张文,龚晏邦;温度对农田N_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7年05期 |
6 |
戴同顺,赵忠生;海河流域灌溉平原区氮磷形态转化和淋失的定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
7 |
黄益宗,张福珠,刘淑琴,曹美秋;化感物质对土壤N_2O释放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
8 |
曲东,Sylvia Schnell;外源氧化铁对水稻土甲烷形成的抑制[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
9 |
何绍江,贺立源;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释放甲烷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
10 |
张志明,毕庶春,李继云,冯元琦,伍蔚民;长效碳酸氢铵理化特性及增产机理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199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