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对幼建鲤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对幼建鲤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720尾健康的幼建鲤(初重为22.35-0.06g)平均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在同粮中添加含乳酸杆菌为1×107cfu/g预混料的预混剂分别为0.00%,0.05%,0.10%,0.15%,0.20%,0.25%。80天生长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选取30尾鱼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试验期为17天,考察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对幼建鲤疾病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可以极显著提高幼建鲤特异性生长率(SGR),摄饵量(F1),蛋白质效率比(PER),蛋白沉积率(PPV),脂肪沉积率(LPV),灰分沉积率(APV),肝胰脏重量,肝胰指数(HSI),肝胰脏蛋白含量(HPC),肠重量,肠长指数(ILB,,肠道皱襞高度,肠道和肝胰脏的糜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肝胰脏胰蛋白酶活性,肠蛋白含量(IPC),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肠Na+,K+-ATP酶(Na+,K+-ATPase)活性,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肠肌酸激酶(CK)活性,肠道内乳酸杆菌,芽孢杆菌数量,抑制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数量(P0.01)。同时,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还可以显著提高幼建鲤饲料效率(FCR),肠长(IL)和肠胰蛋白酶活性(尸0.05)。相关分析表明:饲料效率与肠糜蛋白酶、肠胰蛋白酶、肠脂肪酶和肠淀粉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r1=+0.984,P0.01;r2=+0.835,P0.05;r3=+0.947,P0.01;r4=+0.904,P0.05)。饲料效率与前肠、中肠和后肠AKP呈极显著正相关(r1=+0.982,P0.01;r2=+0.972,P0.01;r3=+0.975,P0.01);饲料效率与中肠和后肠Na+,K+-ATPase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r1=+0.896,P0.05;r2=+0.965,P0.01),饲料效率与前肠、中肠和后肠y-GT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r1=+0.951,P0.01;r2=+0.902,P0.05;r3=+0.815,P0.05),说明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可以通过促进肠道生长发育以及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饲料效率;同时,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也能极显著(P0.01)影响血液红白细胞数量,攻毒后成活率,白细胞吞噬率,类IgM含量,抗嗜水气单胞菌抗体效价,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血清凝集素效价,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补体C3含量,血清补体C4含量和溶菌酶活力。还显著影响(P0.05)头肾、后肾重量,脾脏重量,脾体指数。白细胞吞噬率与攻毒前红、白细胞数量、血清总铁结合力和类IgM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1=+0.866,P0.05:r2=+0.873,P0.05;r3=+0.892,P0.05;r4=+0.893,P0.05)。说明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能够通过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因子含量,增加幼建鲤的白细胞吞噬能力。根据消化、吸收及免疫指标,肝胰脏胰蛋白酶、肝胰脏糜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中肠ATP、中肠r-GT及溶菌酶、ACP与添加乳酸杆菌水平的回归分析发现在幼建鲤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的适宜水平为0.18%-0.23%,即1.8×107cfu/g饲粮-2.3×107cfu/g饲粮。
综合试验结果说明,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可以通过促进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分泌能力以及增强肠道吸收能力从而改善水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摄食和提高饲料效率进而提高水生动物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也能通过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总铁结合力和促进肠道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的繁殖从而抑制肠道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进而增强水生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力;通过促进免疫器官生长发育以及提高类IgM含量和增强血清抗嗜水气单胞菌抗体等增强水生动物特异性免疫力,进而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功能并提高其疾病抵抗力。满足22-110g幼建鲤最佳生长的乳酸杆菌适宜添加水平为1.1×107cfu/g饲粮。当饲粮中乳酸杆菌添加量分别达1.8×107cfu/g饲粮-2.3×10’cfu/g饲粮时,幼建鲤肠道ATP和r-GT,肝胰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以及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佳。
|
|
|
|
1 |
刘扬,申顺立,周小秋,姜俊;幼建鲤维生素C缺乏症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 |
姜光丽;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对幼建鲤体蛋白沉积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4年07期 |
3 |
周燕;崔学升;李志琼;周朝伟;江孝军;张兴栋;刘涛;;吡啶羧酸铬对幼建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1年09期 |
4 |
刘扬,周小秋,姜俊;幼建鲤维生素C需要量标识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5 |
杨奇慧;周小秋;;VA缺乏对幼建鲤生长、形态学指标以及缺乏症的影响研究[J];饲料广角;2008年07期 |
6 |
文泽平;冯琳;姜俊;刘扬;周小秋;;幼建鲤泛酸缺乏症及泛酸缺乏对肠道酶活力和免疫应答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0年05期 |
7 |
刘扬;;幼建鲤维生素E缺乏的症状[J];农家顾问;2010年11期 |
8 |
池磊;刘扬;申顺立;周小秋;;幼建鲤维生素C缺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学;2008年07期 |
9 |
刘扬;吴剑波;周小秋;;幼建鲤维生素E缺乏的病理学观察[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0 |
姜光丽,周小秋;大豆分离蛋白对幼建鲤肝胰脏发育及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1 |
彭艳;唐凌;帅柯;周小秋;冯琳;;蛋氨酸对幼建鲤生长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9年13期 |
12 |
冯琳;彭艳;刘扬;姜俊;姜维丹;胡凯;周小秋;;晶体苏氨酸和微囊苏氨酸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1年05期 |
13 |
杨奇慧;周小秋;;饲料中高水平维生素A对幼建鲤生长、饲料利用及免疫反应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7年06期 |
14 |
周小秋,李洪琴,刘汉元,吴江;ω3UFA和ω6UFA对幼建鲤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5年08期 |
15 |
张锦秀;周小秋;刘扬;;去皮豆粕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肠道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7年02期 |
16 |
向阳;周小秋;冯琳;刘扬;姜俊;;幼建鲤的烟酸需要量[J];动物营养学报;2008年05期 |
17 |
胡凯;何伟;刘扬;冯琳;周小秋;;幼建鲤维生素B6缺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消化和免疫指标变化[J];中国兽医科学;2008年12期 |
18 |
肖伟伟;冯琳;刘扬;姜俊;姜维丹;胡凯;李树红;周小秋;;日粮中等硫添加DL-蛋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游离酸在幼建鲤上饲喂效果的比较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4期 |
19 |
刘华,程金科,黄宗洲,杨玮云,徐中清;乳酸杆菌禽株(Lacto bacillace P.strain)的分离与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20 |
傅月华;;活菌制剂替代抗菌药物添加剂试验研究[J];浙江畜牧兽医;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