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日见突出。化学肥料利用率低以及障碍性土壤地力贫瘠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新型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研制并应用于大田作物专用缓/控释肥料和荒漠化土地改良剂的生产,成为农业领域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新型材料技术的主流。本研究从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制备入手,选用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化工工艺和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原创性的研制了2类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对功能性材料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将其应用于大田作物缓/控释肥料和荒漠化土地修复等农业和生态环境领域,同时对功能性材料的土壤生物学效应和生态环境安全评价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研究。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发了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制备工艺,材料表征结果表明胶团粒径达到纳米-亚微米级。
选用农业废弃物、工业副产物及廉价、环保的化工原料,通过微乳化、高剪切和非均相混聚等技术,在液相条件下,研制了3种微乳化型和4种化学聚合(缩合)反应型纳米-亚微米级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供试材料90%以上胶团粒径在10-120nm范围,胶团粒径达到纳米-亚微米级。
2、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应用于包膜剂生产的作物专用缓/控释肥料,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改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通过“异粒变速”养分缓/控释工艺,制备成养分释放速率与小麦、玉米和水稻生各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基本吻合的专用缓/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有效促进不同作物的生长,不同区域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增加了2.07%-7.17%;缓/控释肥料可以提升土壤在关键生育期的供氮能力和土壤地力水平,较习惯施肥氮肥可提高利用率在10个百分点以上;在生育期可以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显著大于施尿素肥料处理(p0.05),结果表明,用功能性材料作为包膜材料的缓/控释肥料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促进作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并能够促进种群数量增加。
3、植物营养功能性固沙保水剂材料能够改善荒漠化土地保肥持水性能,改善荒漠化土壤的物理结构
多功能固沙保水剂对土层具有很强的固结能力,与土壤矿物发生络合反应,形成蜂窝状结构,改善了荒漠化土地中的孔隙状况,增加了荒漠化土地中的团粒结构。同时,功能性材料胶团径达到纳米-亚微米级后增强了其比表面积,在土壤表面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形成相对厚的吸附水层或水膜,从而增强荒漠化土地的吸水、持水能力,这是多功能固沙保水剂保水、保肥的根本原因。田间试验表明施用功能性材料能提高5-10cm土层温度0.6-2.6℃和0-20cm上层土壤含水量;种植黑麦草比对照增产2倍以上
4、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提高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安全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选用混合菌剂,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在4-20周降解率均达98%以上,降解产物为稳定的小分子、CO2和H2O。功能性材料在降解释放过程中能够增加了土壤有益细菌数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抑制了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减少了氮素的损失,可以提高氮素肥料的利用率;施用功能性材料处理土壤动物的线虫动物门、蜱螨目的个体数均有所增加,提高了土壤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自主研制的3种微乳化型和4种化学聚合(缩合)反应型纳米-亚微米级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性,应用结果表明,功能材料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修复荒漠化土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持水性能;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的应用对于维持农田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张福锁;马文奇;李隆;李春俭;陈新平;米国华;巨晓棠;刘学军;江荣风;申建波;陈范骏;于福同;王兴仁;;第五章 中国植物营养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
2 |
;第十五届国际植物营养大会会议通知[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林葆;;序[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
4 |
卢丽兰;甘炳春;魏建和;许明会;王旭东;;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中氮磷钾含量和比例研究(英文)[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5 |
梁华东;;浅析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的发展趋势[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
6 |
谷勇;陈喜英;殷瑶;吴昊;曹亚首;徐高峰;;浅析土壤与植物间的养分循环[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
7 |
妥德宝;段玉;赵沛义;;内蒙古钾肥肥效及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
8 |
朱永文;杨仁全;周增产;田真;刘文玺;吴松;龙智强;;植物营养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C];2005年 |
9 |
卢伟;侯茂林;黎家文;;植物营养对植食性昆虫行为与发育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10 |
张福锁;马文奇;李隆;李春俭;陈新平;米国华;巨晓棠;刘学军;江荣风;申建波;陈范骏;于福同;王兴仁;;十多年来我国植物营养研究的部分进展与启示[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