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年生黑麦草对酸镉复合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外源褪黑素的缓解效应

赵二源  
【摘要】:本次试验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酸化处理(pH7.0、pH5.0、pH4.5、pH4.0、pH3.5、pH3.0)及镉(0mg/L、5mg/L、10mg/L、20mg/L、30mg/L、50mg/L、75mg/L、100mg/L)单一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生物量积累的影响、酸镉(Cd)复合胁迫(50mg/L Cd+pH4.0、50mg/L Cd+pH3.0、100mg/L Cd+pH4.0、100mg/L Cd+pH3.0)对其生长代谢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及外源褪黑素(MT)(100μmol/L、200μmol/L、300μmol/L)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如下:(1)镉和土壤酸化单一胁迫试验结果表明,pH5.0和pH4.0处理促进了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而pH3.5及pH3.0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则有抑制作用。pH3.0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抑制最显著,同pH7.0处理相比,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下降了5.13%和7.31%。镉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影响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当Cd处理浓度≤30mg/L时促进了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但Cd处理浓度30mg/L时则抑制了其生长,其中100mg/L Cd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抑制最显著,同0mg/L Cd处理相比,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下降了48.97%和51.33%。(2)酸镉复合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酸镉复合胁迫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代谢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100mg/L Cd+pH3.0的酸镉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胁迫程度最大。试验结果表明,同100mg/L Cd处理相比,100mg/L Cd+pH3.0处理土壤中的有效态Cd含量上升48.15%,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也分别上升10.97%和20.34%,且显著抑制了多年生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其体内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均显著升高。这些结果表明,酸化土壤导致土壤中Cd活性增强,从而进一步抑制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发育及营养元素的吸收。(3)外源褪黑素(MT)缓解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均能有效缓解酸镉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的伤害,其中200μmol/L褪黑素的缓解效果最为显著。同100mg/L Cd+pH3.0处理相比,多年生黑麦草地上部Cd含量降低了48.02%,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矿物质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清除多年生黑麦草体内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抑制Cd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运输,从而有效地缓解重金属Cd对多年生黑麦草的胁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本峰;杜红梅;;褪黑素浸种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初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8年04期
2 李本峰;杜红梅;;褪黑素预处理提高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的机理分析[J];草业科学;2019年03期
3 李本峰;杜红梅;;褪黑素预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抗旱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8年03期
4 张媛媛;李加米;李晓平;胡霞;;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镉胁迫的响应研究[J];乡村科技;2018年28期
5 庞丁铭;梁丹妮;魏晓艳;兰剑;;1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6 ;多年生黑麦草——卓越[J];中国农业信息;2006年12期
7 余海军;多年生黑麦草安全越冬管理措施[J];四川草原;2004年10期
8 兰剑,张丽霞,邵生荣,姚爱兴;春季不同时期施肥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秦永祥;多年生黑麦草的移栽及管理技术[J];中国草地;1996年06期
10 杨宗亮;怎样种植多年生黑麦草作饲料?[J];四川畜禽;1994年09期
11 翟桂玉;;多年生黑麦草的种植与利用[J];农业知识;2001年15期
12 鲜靖苹;王勇;张平;;外源茉莉酸甲酯对镉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6期
13 王同军;苏剑;鲁勇;罗锐;;图兰朵多年生黑麦草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引种试验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7年02期
14 程玲;邱永福;叶东明;田志宏;;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结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年03期
15 ;国外新优多年生黑麦草——卡特[J];湖北林业科技;2006年02期
16 刘萍,张振霞,苏乔,袁剑刚,席嘉宾,辛国荣,杨中艺;应用农杆菌介导法的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7 武保国;多年生黑麦草[J];农村养殖技术;2002年14期
18 ;多年生黑麦草[J];中国草原;1986年01期
19 ;多年生黑麦草引种试验[J];草与畜杂志;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史且;肖飙;盘朝帮;田夫;韩烈保;;坪用多年生黑麦草在成都的引种适应性研究[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2 张远兵;陈庆榆;刘爱荣;吴勤霞;芮少东;;几种冷季型草坪草在江淮地区适应性初探[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Chen Qing-Fu;Huang Xiao-Yan;Li Hong-You;Wang Yan;Cui Ya-Song;Yang Li-Juan;;Recent progresses of perennial buckwheat[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余国辉;张敬;谢哲倪;徐彬;黄炳茹;;黑麦草LpNOL基因促进黑麦草叶片衰老并有利于保护其营养品质[A];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曹丽;孙振元;义鸣放;韩蕾;辛海波;;多年生黑麦草P5CS基因的cDNA克隆、表达及特征分析[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马欣荣;孙振元;蒋昌顺;张燕;陈筑;谈心;张义正;;抗旱基因DREB转化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卓越[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晓宁;韩世娟;王广阳;刘晓莹;Erick Amombo;谢燕;傅金民;;棘孢曲霉提高多年生黑麦草耐盐生理及分子机制[A];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0 单颖;邹刚华;赵凤亮;刘声廷;;土壤调理剂对海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A];2017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1 ;A study on molecular genetic structure of local mulberry varieties in China[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12 Jiawei Wang;;Regulation of flowering time in Cardamine flexuosa,a perennial herbaceous Brassicaceae[A];第十四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摘要[C];2013年
13 Zhe WANG;Weikai BAO;Xiaoli YAN;;Effects of gap creation within densely pine plantation on lea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ontents of three co-occurring understory plants[A];2012年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14 逯娟;牛贺文;;兰州市大气降雨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5 夏锦梦;;土壤中重金属砷的污染及防治技术[A];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6 ;重金属防治与土壤修复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3)[C];2014年
17 赵兴青;王汝成;陆现彩;陆建军;胡欢;;一株抗重金属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的序列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8 李勇;余天虹;李漾;赵志忠;;土壤重金属预测预警模型解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19 刘保峰;;土壤腐殖酸及其对重金属化学与生物行为的影响[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0 ;重金属防治与土壤修复行业2014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敬;多年生黑麦草滞绿基因STAY-GREEN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刘俊祥;多年生黑麦草对重金属镉的抗性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罗宇;垃圾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及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徐争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Nguyen Thanh Hung(阮成兴);水肥调控对保护地蔬菜富集重金属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春荣;青岛市区土壤重金属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鑫;安徽铜陵矿区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谢学辉;德兴铜矿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多样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钱林波;生物碳对酸性土壤中有害金属植物毒性缓解及阻控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10 王登启;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1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12 李红霞;清水河流域煤矿区重金属的表生环境特征及潜在修复途径[D];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
13 张文凤;珠三角地区肉鸡组织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14 李玉;胶州湾主要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15 张倩;地球关键带土壤中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16 林雁冰;金属矿区及污水灌溉区抗重金属放线菌的筛选及吸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7 易丽;土壤中重金属活动性的唐南膜测定、模型模拟与污染的原位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8 曾晓希;抗重金属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抗镉机理和镉吸附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9 龚勋;典型西部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淋滤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0 唐将;三峡库区镉等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及转化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二源;多年生黑麦草对酸镉复合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外源褪黑素的缓解效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2 张华倩;镁离子对铝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缓解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3 张超;多年生黑麦草对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外源钙处理的调控作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4 钟霞飞;镉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生理影响及外源褪黑素的缓解效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5 于安东;施用污泥对多年生黑麦草抗旱生理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6 李伟;收获期对小麦、黑麦及多年生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李本峰;外源褪黑素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8 董慧;外源水杨酸对多年生黑麦草耐盐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叶小丽;高温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10 刘一锋;广东省主要土壤pH特征分析及酸性土壤改良对策[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11 吕冰欣;解有机磷菌对酸性土壤铅镉铜钝化效应和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12 刘鹏;酸性土壤上花生高效根瘤菌的发现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13 王梅;钙-蒙脱石和石灰对两种酸性土壤的改良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14 袁晶晶;不同耐铝机制的植物及外源因子对酸性土壤溶液铝化学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5 严锦申;生石灰施用量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16 武孔焕;黑大豆响应酸性土壤和铝胁迫及甲醇促进其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7 赵春程;多年生黑麦草干旱胁迫生理应答机理研究[D];鲁东大学;2020年
18 雷娅红;进境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种带真菌多样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9 吴小飞;基于体外提取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研究与评价[D];扬州大学;2015年
20 程凤枝;关于几种草坪草对铅的吸收与转运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优质高效的多年生黑麦草[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2 ;多年生黑麦草[N];农民日报;2001年
3 百绿;顶峰Ⅱ多年生黑麦草[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杨凌金道种苗站 刘原;多年生黑麦草的栽培[N];陕西科技报;2002年
5 程霞   ;时尚四号多年生黑麦草[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黄亚彬;卡特多年生黑麦草[N];中国花卉报;2004年
7 王可可;酸性土壤应选钙镁磷肥[N];河南科技报;2017年
8 习洋;改良酸性土壤迫在眉睫[N];农资导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王军 王勇;改良酸性土壤的“良方妙剂”[N];农资导报;2005年
10 陈索杰;牧草型多年生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N];农民日报;2002年
11 本报记者 王军;打造酸性土壤改良产品第一品牌[N];农资导报;2007年
12 余海军;多年生黑科草安全越冬管理措施[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3 陈素杰;牧草型多年生黑麦草[N];农民日报;2002年
14 曹立耘;改良酸性土壤 合理施用石灰[N];山东科技报;2014年
15 湖北农学院副教授 石国基;酸性土壤改良技术[N];湖北科技报;2002年
16 ;优质牧草多年生黑麦草[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17 本报记者 杨琪;“织网”捕捉水中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8 记者 黄辛;一体化修复技术可消弭土壤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3年
19 本报见习记者 王俊宁;重金属:飞入寻常百姓家[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0 本报见习记者 王俊宁;拿什么检测身边的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