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土脱盐熟化后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
本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滨海原生盐土和用客土法与新土源法改良后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土壤生物化学作用强度(即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转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等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用客土法和新土源法对滨海盐土进行改良,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
改良后土壤微生物年平均总数显著高于未改良土壤,新土源改良后土壤微生物年平均总数高于客土改良后土壤。土壤表层微生物数量约为底层数量的3倍。
在细菌、放线菌、真菌三大类群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所占比例最小。芽孢杆菌是细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芽孢杆菌中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蜂房芽孢杆菌为优势菌;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放线菌,其中青色类群、灰褐类群和白孢类群为优势菌,黄色类群、玫瑰褐类群、弗氏类群、烬灰类群放线菌是改良后土壤中新增类群;青霉、黑曲霉是原生盐土中优势真菌,枝霉和腐霉是土壤改良后的优势真菌。
通过客土改良土壤中氨化细菌的数量提高了1300~20000倍,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提高了300~500倍;新土源改良土壤中氨化细菌的数量提高约900倍,反硝化细菌数量提高了约500倍。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是土壤改良后新增生理类群,固氮菌在客土改良土壤中数量较多,而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在新土源改良土壤中数量较多。
改良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平均提高了约1.5倍,氨化作用强度有极显著的提高。
客土改良土壤转化酶活性提高了6~15倍,蛋白酶活性提高了1.5~4.5倍,脲酶活性提高了2.5~6倍;新土源改良土壤转化酶活性提高了约5倍,蛋白酶活性提高了约3倍,脲酶活性提高了约3倍。客土改良土壤平均生物化学活性与新土源改良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差异不明显。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土壤细菌数量、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未改良原生盐土。在两种改良方式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改良后土壤盐分得到控制,土壤肥力增加。
用客土和新土源两种土源对滨海盐土进行改良均能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客土法改良,土壤生物化学作用强度较高,新土源法改良后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新土源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
|
|
|
1 |
任玉民,赵岩,魏晓敏;辽东湾岸段土壤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其利用[J];农业经济;1988年05期 |
2 |
廉晓娟;王正祥;刘太祥;张余良;王艳;贺宏达;刘洪庆;;滨海盐土综合改良措施及效果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
3 |
廉晓娟;王正祥;张余良;王艳;李明悦;贺宏达;;富钙水淋洗与改良剂结合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J];天津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4 |
吴龙华,张素君,张岫岚;有机物料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土的根际效应 Ⅱ.盐分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
5 |
王丽娜;陈金林;梁珍海;陈菲然;王利民;赵好;薛丹;;黄麻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滨海盐土的改良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9年03期 |
6 |
黄靖国,唐仁勋;东台新村竖井排水改良盐土的研究[J];土壤;1987年05期 |
7 |
丁克冲,陈邦本,陈铭达;江苏滨海盐土与花碱土脱盐过程中盐碱性状变化的异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8 |
刘兆普,沈其荣,邓力群,陈效民,罗以筛,孙怀顺,任中言;滨海盐土水、旱生境下田菁生长及其对盐土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9年02期 |
9 |
毛建华;王正祥;刘太祥;马履一;刘洪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滨海盐土改良与绿化创新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1期 |
10 |
王利民;陈金林;梁珍海;陈菲然;王丽娜;赵好;薛丹;;黄麻对江苏东台滨海盐土的改良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4期 |
11 |
廉晓娟;李明悦;郑鹤龄;王艳;张余良;王正祥;屈晓芳;;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J];天津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12 |
蔡茂德;苏北滨海盐土地下排水洗盐效果的研究[J];土壤;1984年05期 |
13 |
张正元;;滨海盐土、盐化潮土治理及盐分动态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1989年02期 |
14 |
宋协信;顾巧英;;滨海盐土水旱轮作区地下水盐运动探讨[J];上海农业学报;1992年04期 |
15 |
陆炳章,许慰睽,周春霖;牧草对改良滨海盐土的效果及其利用效益[J];土壤通报;1993年S1期 |
16 |
牛景;张广云;刑东;孙海波;邹美智;梁永书;;重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17 |
王利民;陈金林;梁珍海;陈菲然;王丽娜;赵好;薛丹;;黄麻秸秆及有机肥对滨海盐土生物性质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8 |
张林;邵孝侯;王振宇;黄明勇;翟亚明;蔡飞;;不同蓄水时间下滨海盐土盐分淋失规律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1年02期 |
19 |
方明,陈邦本,胡容卿,陈铭达;江苏省海涂土壤的盐渍生态特征[J];土壤学报;1990年03期 |
20 |
吴龙华,张素君;有机物料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土根际效应的影响Ⅰ.──养分和酶生物学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