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鸭茅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质量评价
【摘要】:为生产优质、高产的鸭茅种子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关键技术,从2001年9月—2003年7月,在四川宝兴县灵关镇上坝进行试验:以宝兴鸭茅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播期、播量、行距及聚乙二醇等处理对宝兴鸭茅种子生产及不同贮藏年限种子活力改善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处理的种子在室内进行了质量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
1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宝兴鸭茅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显著的影响,氮肥的效应最高,对种子质量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最适宜的N、P、K配比为3:1:2(N120kg/hm~2+P40kg/hm~2+K80kg/hm~2),其产量最高,为611 kg/hm~。试验结果还表明,所有施肥处理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以下处理小花数/小穗例外)均存在显著相关,结实率为最关键的构成因子,相关系数最高,为0.863,达极显著水平。.
2 宝兴当地最佳播期为10月1日,其种子实际产量、千粒重均最高,分别为285kg/hm~2、0.606g/1000粒。该播期下,鸭茅种子的电导率较低,为230μs.cm~(-1).g~(-1),发芽势、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所有播期处理的种子产量仅与生殖枝/m~2、小穗/生殖枝存在极显著相关,前者为最关键的因子,相关系数最高(0.962)。
3 宝兴鸭茅种子生产的最佳播量为2克,其种子产量最高,为293kg/hm~2,电导率最低为197μs.cm~(-1).g~(-1),发芽势、发芽率较高。所有播量处理的种子产量仅与种子/生殖枝、生殖枝/m~2存在显著相关,种子/生殖枝为最关键的构成因子,相关系数最高(0.898)。
4 行距处理对宝兴鸭茅种子产量、质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力不如施肥、播期和播量三种处理的大。综合考虑,在当地生产条件下以45、60cm行距最适宜,其产量最高,分别为265、242kg/hm~2,千粒重分别为0.563、0.587g,而且发芽势和发芽率都较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所有行距处理的种子产量与小穗数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79,其余构成因子未达显著水平。
5 对于不同贮藏年限的宝兴鸭茅种子,PEG(6000)处理后活力都显著提高,PEG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表现出交互效应,而且改善贮藏2年的种子活力效果更好。对于贮藏1年和的2年的种子,最适宜的处理组合分别为:温度15℃,浓度25%,时间48h:温度15℃,浓度25%,时间7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