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国内首次鉴定得到的高抗玉米纹枯病自交系-CML270和另一在四川地区高感纹枯病自交系478,及遗传群体:(CML270×478)F_2群体3个、(CML270×478)×CML270、(CML270×478)×478回交群体各一个为材料,人工接种玉米纹枯病强致病菌丝融合群-立枯丝核菌AG-1-IA菌丝融合群。根据玉米纹枯病抗性田间表现,遗传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抗性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最少基因数目4-7对。
提取玉米自交系CML270和478的基因组DNA,利用通过已知植物抗病基因及其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多个扩增片段。测序分析表明,这些扩增片段序列与已知的植物抗病基因序列无高度同源性,但与其它基因有部分同源性。其中,采用根据番茄的Pto基因设计的引物扩增玉米自交系478的基因组DNA时,扩增获得的产物经测序及Blast分析,发现该片段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与玉米反转座子Cinful-1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推测该片段可能是玉米反转座子Cinful-1基因的一部分。
提取玉米自交系CML270接种玉米纹枯病菌后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共六个时间点的叶鞘总RNA,反转录为cDNA,对该cDNA利用通过已知植物抗病基因及其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经比较,接种后不同时段的cDNA(总RNA反转录得到)的扩增产物片段无明显差异。因此初步推断玉米纹枯病抗性基因的表达不受纹枯病菌的诱导,为组成型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S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