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成纤维细胞库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本实验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构建了鲁西黄牛、皮埃蒙特牛有限成纤维细胞系。并对所建细胞系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分析。
本实验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纤维形态:所培养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有数个长短不一的突起,细胞丰满;细胞核形态为卵圆形,并位于胞质中央,核仁清晰。两种牛成纤维细胞大小不一致,且形态存在差异。对于所建细胞系,细胞冻存代数在4代以内,冻存密度为3×10~6/ml。鲁西黄牛的样本含量为8,冻存管数为40支;皮埃蒙特牛的样本含量为2,冻存管数为31支。
细胞复苏后活率较冻存前有所下降,这表明细胞在冷冻、复苏过程中可能受到一定的损伤。但活率均在90%以上。所培养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增殖过程呈“S”型,经历了潜伏期、指数增生期和平顶期三个阶段,符合细胞在体外生长的一般规律。
在对所建细胞系进行微生物检测时,我们对细胞污染中常见的细菌、真菌、病毒及支原体污染进行分析,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培养物未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及支原体的污染。
对于所建细胞系,尤其是以保种为目的所构建的细胞系,遗传特性的稳定非常重要。因此对细胞系遗传稳定性的评估是一项必要的指标。本实验对培养物进行染色体分析得出:通过对鲁西黄牛与皮埃蒙特牛100个分裂相的观察,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0;染色体形态未见异常;两个牛品种的亚二倍体与多倍体的出现率均不超过13%,表明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遗传性能稳定;不存在种间的交叉污染。通过对染色体的核型分析,为物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同工酶分析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物种分析,因此本实验对所建细胞系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与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谱分析,表明不同物种各呈现其独特的条带,具有种属特异性。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细胞系之间不存在交叉污染的现象。
本实验所构建的成纤维细胞系符合ATCC的要求,成功的构建了两个牛品种的有限成纤维细胞系,达到了畜禽遗传资源在细胞水平上长期保存的目的;并开辟了物种保存的新途径,搭建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细胞库构建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技术平台,为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在细胞水平的保存和研究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持;为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实验材料。
|
|
|
|
1 |
张静南;刘永斌;张金吨;苏杰;李云霞;孙伟;赵丽霞;郭继彤;李喜和;;阿拉伯马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1年02期 |
2 |
安立龙,杨奇,窦忠英,雷安民,杨春荣,高志敏,邱怀;支持牛类胚胎干细胞发育的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J];西北农业学报;2001年03期 |
3 |
孙焕林;方南洙;胡艳明;林涛;刘佳丽;孔金超;李钟淑;;不同来源的牛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效果对核移殖胚发育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9年19期 |
4 |
周艳喜;曲世磊;李鹏;李燕;刘春霞;;牛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特性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年05期 |
5 |
任芳丽,李煜,张涌;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冻存[J];黄牛杂志;2002年01期 |
6 |
于汝杨,辛彩云,陈琳,斯琴;蒙古牛和延边牛的染色体研究[J];黄牛杂志;1992年02期 |
7 |
涂正超;;血液蛋白多态性在牛种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牛业科学;1993年04期 |
8 |
李忠秋;;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9 |
李松,窦忠英,华进联,李相运,宋文刚,曲迅;影响牛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因素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2年03期 |
10 |
李孝娟,姜惠杰,陈宗孝,孔宪臣,赵而祝,于仰华,郑伟;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种公牛精子畸形率的观测与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06期 |
11 |
杨晓芳,沙涌波;牛冠状病毒感染[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3期 |
12 |
龚国春,戴蕴平,朱化彬,王海平,王莉莉,李荣,万荣,刘颖,李宁;供体细胞类型对体细胞克隆牛生产效率的影响[J];中国科学C辑;2004年03期 |
13 |
梁素丽;李向臣;白修云;王有柱;关伟军;;供体细胞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牛核移植重构胚发育能力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8期 |
14 |
吕自力;石国庆;王亮;;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纯化培养与生长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05期 |
15 |
翁凡;潘求真;;奶牛体细胞克隆胚体外生产的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7期 |
16 |
李瑞国;苗朝华;安晓荣;陈永福;;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年04期 |
17 |
黄正才,彭兰君;甲砜霉素对牛细菌性呼吸道病的疗效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1998年06期 |
18 |
刘冀珑,王敏康,李劲松,孙青原,徐直,陈大元;牛耳成纤维细胞的培养[J];动物学报;1999年04期 |
19 |
刘泽隆,张涌;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20 |
马毅,孙超,马勇江,曹斌云;超声波影像诊断技术在牛繁殖中的应用[J];黄牛杂志;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