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的主要食粮。在中国,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及超级稻的成功应用,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研究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弄清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育种提供优良中间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用213对微卫星引物对174份杂交水稻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13对引物中选择了6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根据农艺性状以及微卫星数据统计,经过多次聚类,构建了174份水稻材料的核心种质。主要结果如下:
1.籼粳亚种的遗传多样性及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关系分析
213对引物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28对,而且来源于不同染色体的SSR引物的多态性表现不同。选择其中具有3种以上带型的60对引物进行统计分析,共检测到209个等位位点,每一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3~6个,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3.43个等位基因。其中仅在籼稻中出现的特异位点27个,占12.91%,仅在粳稻中出现的17个占8.13%,引物多态信息含量变幅为0.171~0.689,平均为0.277。以引物RM246的PIC最高(0.689),引物RM199的PIC最低(0.171)。不仅具有相同等位位点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不同,而且多态信息含量与等位位点数目也不尽一致,平均基因多样性和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均说明籼稻遗传多样性大于粳稻。
聚类结果表明,SSR标记能较好的进行水稻亚种的分类,供试材料可明显的分为两类,即籼稻群和粳稻群,聚类结果与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分析表明,表型性状距离分析及聚类结果与系谱关系虽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但差异较大,而且与分子聚类有很大差异,这可能与性状选择、性状与环境间互作有关。由此可见,利用表型性状进行聚类,难以确定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本质。
2.174份水稻材料核心种质的构建
通过对供试材料计算马氏距离,采用不加类权平均法对174份水稻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并参照SSR系统聚类结果,然后根据两者的系统聚类图通过随机取样
|
|
|
|
1 |
马琳;余显权;赵福胜;;贵州地方水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10年03期 |
2 |
程本义;吴伟;夏俊辉;刘鑫;庄杰云;杨仕华;;浙江省水稻品种DNA指纹数据库的初步构建及其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
3 |
施勇烽,应杰政,王磊,朱智伟,庄杰云;鉴定水稻品种的微卫星标记筛选[J];中国水稻科学;2005年03期 |
4 |
应杰政;施勇烽;庄杰云;薛庆中;;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5 |
应杰政;施勇烽;庄杰云;薛庆中;;应用微卫星标记评估我国水稻主栽品种的一致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6年04期 |
6 |
李红宇;侯昱铭;陈英华;徐正进;陈温福;赵明辉;马殿荣;徐海;王嘉宇;;用SSR标记评估东北三省水稻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9年04期 |
7 |
颜静宛;田大刚;许彦;王锋;;杂交稻主要亲本的SSR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的构建[J];福建农业学报;2011年02期 |
8 |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J];中国水稻科学;1989年03期 |
9 |
王军;王宝和;周丽慧;徐洁芬;顾铭洪;梁国华;;一个水稻新黄绿叶突变体基因的分子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06年05期 |
10 |
秦檬;陈颖;徐宝梁;唐英章;张青文;;微卫星分子标记鉴定黑龙江主要水稻品种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种子;2007年07期 |
11 |
高东;王云月;何霞红;李成云;朱有勇;;元阳白脚老粳水稻地方品种内遗传异质性及意义[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2期 |
12 |
刘万友;杨振玉;;程氏指数法分类性状的遗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S1期 |
13 |
王萍;徐大勇;王罡;季静;;粳籼稻两个亚种成熟胚组织培养与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J];种子;2007年10期 |
14 |
张立娜;曹桂兰;韩龙植;;中国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
15 |
;前沿动态[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3期 |
16 |
洪德林,马育华,汤玉庚;水稻品种广亲和特性的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1988年05期 |
17 |
汤菊香;;盐渍化对不同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
18 |
汤菊香;高扬帆;卫秀英;;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耐盐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9 |
何风华,席章营,曾瑞珍,Akshay Talukdar,张桂权;利用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建立水稻单片段代换系[J];遗传学报;2005年08期 |
20 |
陈雨;杨庆文;潘大建;曲延英;范芝兰;陈建酉;李晨;;用SSR标记初步分析高州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