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针对四川丘陵旱区的耕作制度,在四川丘陵旱区的典型区域——简阳市开展针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小麦、油菜、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
稻田保护性耕作在地表形成一层由大孔隙组成的秸秆层,有效地减少地表水分的散失和的蒸发,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在秸秆还田的小麦田中,0~1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要高出9~11%;10~2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高出3%左右。在秸秆还田的油菜田中,0~1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高出5~7%;10~2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高出1%左右。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0~10cm土层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
稻田保护性耕作耕层(0~20cm)土壤的储水量明显高于对照。小麦田中,秸秆全量还田耕层土壤的储水量高出对照2253 m~3.hm~(-2);秸秆半量还田耕层土壤的储水量高出对照1655 m~3.hm(-2)。分析表明,秸秆全量、半量还田与对照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05和0.021,均小于0.05,秸秆全量和半量还田对土壤耕层的储水量的增加有显著性作用。在油菜田中,秸秆全量还田耕层土壤储水量高出对照1258m~3.hm~(-2),秸秆半量还田耕层土壤储水量高出对照995 m~3.hm(-2)。分析表明,秸秆全量、半量还田对照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56和0.132,均大于0.05,说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耕层的储水量,但作用不显著。
稻田保护性耕作种植水稻的主要模式:撒盖后免耕抛栽和撒盖后免耕抛栽+“腐秆灵"在本试验区不节水,分别比对照多耗水19.65%、14.52%。
与传统耕作相比,稻田保护性耕作能为小麦、油菜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更利于作物的生长;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能使作物生长更健壮,产量更高。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小麦、油菜平均产量达到5987.95 kg·hm~(-2)和3305.35kg·hm~(-2),增产分别达到24.65%和21.62%;秸秆半量还田处理,小麦、油菜平均产量为5287.40 kg·hm~(-2)和3007.95 kg·hm~(-2),增产分别达10.07%和10.68%,增产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