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区农业水资源评价研究
【摘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核心之一。农业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达到可持续利用,将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立适宜区域性农业水资源评价模型和探讨农业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正确地评价农业水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要求,也是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水资源评价的研究比较成熟、完善,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但是,对于四川而言,在县级尺度上,缺乏对农业水资源的评价研究。为此,本研究拟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四川丘陵区68县(市、区)供需平衡问题进行评价,为各县市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根据收集的相关部门的资料,对四川丘陵区68县(市、区)的农业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本着本地化、指标数量适度、适于量化、科学性、全面性和独立性相结合、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指标,根据丘陵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资料来源,建立四川丘陵区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法进行供需平衡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对农业水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丘陵区68个县农业水资源量为821.72亿m~3。其中土壤水资源量为350.96亿m~3,占丘陵区农业水资源的42.71%。宣汉县、宜宾县和仁寿县3县拥有农业水资源量最多,分别达到39.22亿m~3、33.96亿m~3、32.29亿m~3,占全省农业水资源的4.77%、4.13%和3.93%;贡井区和大安区的农业水资源量最少,分别为0.63亿m~3、1.87亿m~3,仅占0.08%和0.23%。
(2)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结果。四川丘陵区供需达到平衡的县(市、区)有:彭山、罗江、蒲江、东坡、沿滩、翠屏、仁寿、名山、青神、丹棱、五通桥、洪雅、犍为、简阳、梓潼、大安、南部、通川、井研和顺庆共20个,占29.4%。
(3) 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供需达到平衡的有:彭山、沿滩、洪雅、名山、罗江、蒲江、东坡、丹棱、犍为、五通桥、梓潼、青神、仁寿、翠屏、宣汉、井研、通川、盐亭、中江、三台、渠县、大竹、南部、武胜和宜宾共计25个县(市、区),占36.7%。
(4) 两种方法对比结果。供需达到平衡的县(市、区)是:彭山、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