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珍稀濒危观赏竹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三种珍稀濒危观赏竹种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大叶筇竹(Qiongzhuea macrophylla Hsuehet Yi)、溪岸方竹(Chimonobambusa rivularis Yi)居群间及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3个随机引物对筇竹、大叶筇竹,22个溪岸方竹样品进行扩增,得到清晰可重复且多态性明显的条带。在NTSYS程序中,统计这些扩增产物用来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UMPGA(不加权算术平均法)聚类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珍稀濒危竹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价值、策略,并提出三种珍稀濒危竹种保护对策和建议,及其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本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1.RAPD反应程序和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三个竹种的RAPD最优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1 min30sec,共45个循环;72℃最后延伸10 min;4℃保持。RAPD分析适宜的扩增条件为20μL PCR反应体积,10×Taq酶配套缓冲液(2μL);1.25UTaq酶;75ng模板DNA;45ng引物;1.88mmol·L~(-1)MgCl_2;0.19 mmol·L~(-1)dNTP。
2.随机引物对三个竹种扩增结果的多态性分析表明:筇竹4个群体共53个个体,1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54条带,其中236个为多态性条带,占92.91%。大叶筇竹3个群体共36个个体,共扩增出250条带,其中236个为多态性条带,占94.40%。溪岸方竹4个群体共24个个体,用2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375条带,其中350个为多态性条带,占93.33%。
3.用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三个竹种的居群遗传多样性结果:筇竹2个居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马边大风顶的略高于宜宾筠连的;马边大风顶筇竹3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低顺序为:马边大风顶2(平均海拔1750米)>马边大风顶1(平均海拔1654米)=马边大风顶3(平均海拔1839米)。马边大风顶大叶筇竹3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低顺序为:马边大风顶3(平均海拔2120米)>马边大风顶2(平均海拔2030米)>马边大风顶1(平均海拔1915米)。邛崃天台山溪岸方竹4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低顺序为:五同岗2(平均海拔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