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税红霞;汤天泽;牛应泽;;内源激素与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发育关系的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5期 |
2 |
税红霞;汤天泽;牛应泽;;油菜内源激素与角果长度发育的关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年03期 |
3 |
朱有焕;对鄂西南高山地区甘蓝型油菜拔高种植问题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1982年07期 |
4 |
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油菜室杂交油菜课题组;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不育系恢复原的发现[J];湖南农业科学;1985年02期 |
5 |
何希树;;甘蓝型油菜病毒病的药剂治蚜防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
6 |
张瑞茂,侯国佐,朱永生;甘蓝型油菜芽粒形成的时期及对发芽出苗率影响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1年04期 |
7 |
庞红喜,黄继英;多效唑对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生理效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2年03期 |
8 |
李仕琼;杨弘远;周嫦;;甘蓝型油菜和紫菜苔花粉原生质体的大量分离[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2年05期 |
9 |
潘大仁,FriedtW;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其酶学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0 |
陈瑛;甘蓝型油菜NCa雄性不育系细胞形态学研究[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
11 |
戚存扣,高冠军,浦惠明,傅寿仲,仲裕泉;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92Ⅰ 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
12 |
刘忠松,官春云,李木旬,陈社员,王国槐;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年02期 |
13 |
蒋梁材,蒲晓斌,张启行,陈放;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14 |
胡张华,郎春秀,刘智宏,黄锐之,吴关庭,陈笑芸,陈锦清;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浙江农业学报;2002年05期 |
15 |
刘雪平,刘志文,涂金星,陈宝元,傅廷栋;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几项改进[J];遗传;2003年04期 |
16 |
王瑞,李加纳;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的途径[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1期 |
17 |
付忠;;甘蓝型油菜常规育种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8 |
官春云;黄见良;李栒;田森林;;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嫁接嵌合体的性状表现[J];作物学报;2006年08期 |
19 |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李国领;;利用2种方法鉴定和筛选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恢复系[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
20 |
周贤琼;汤永禄;蒋梁材;蒲晓斌;蒋俊;;甘蓝型油菜晚直播避灾高产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09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