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
【摘要】:
设施农业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设施内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作物根系分泌物及病原菌不断积累,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一系列连作障碍,形成对作物生长的逆境条件。这些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了解设施生产中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变化特点,能够为用微生物学指标指示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提供科学数据。本研究根据我国设施栽培分布现状,选取辽宁北宁、山东寿光及江苏常州等具有代表性的设施土壤进行研究,以揭示我国不同地区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特征及微生物活性状况;并对四川双流在采取揭棚管理措施下设施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1、设施土壤微生物量均高于露地,辽宁、山东、江苏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为1145.78 mg.kg~(-1)、403.18 mg.kg~(-1)和242.93 mg.kg~(-1),较对应露地土壤高78.33%、33.64%和54.76%;微生物量氮分别为46.36 mg.kg~(-1)、58.97mg.kg~(-1)和78.06 mg.kg~(-1),高出露地土壤37.99%、59.76%和35.73%;微生物量磷分别为13.37 mg.kg~(-1)、20.22 mg.kg~(-1)、31.77 mg.kg~(-1),比露地土壤高57.59%、86.65%和29.34%。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逐渐增加,在设施种植4年左右达最高,而微生物量磷在2年时即出现最大值,此后则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设施土壤速效养分增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有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随速效氮增加而增加,微生物量氮、磷随其增加而降低;速效磷对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与速效氮相反,土壤微生物量碳随速效磷增加急剧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随其变化有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随速效钾增加都下降。
2、在我国典型设施栽培地区—山东寿光,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微生物量间的比值较露地土壤发生了明显变化。露地土壤微生物量低、变幅小,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微生物商和微生物量碳/氮较露地分别提高92.18%、25.38%、276.05%、17.54%和61.71%,微生物量氮/全氮、微生物量碳/磷下降了53.02%和31.29%。影响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的因素包括有机质、速效氮、pH、微生物商、微生物量碳氮比、微生物量氮/全氮、土壤碳氮比,并以微生物商、微生物量氮/全氮对其影响最大。
3、设施土壤微生物总数随季节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高峰出现在6月,10月数量最低,后者微生物总数仅占前者的5.58%;细菌数量季节变化特点与微生物总数相同,也以6月最高,10月最低;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最大值都出现在3月。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季节变化特点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一致,整体呈高-低-高-低的变化特点,活性高峰出现在3月,6月降到最低,揭棚后(10月)又有所升高。设施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均高于露地,真菌和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揭棚管理后,尽管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明显下降,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土壤酶活性有所恢复。
|
|
|
|
1 |
王丹丹;李辉信;胡锋;王霞;;蚯蚓活动对锌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6年03期 |
2 |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
3 |
李东坡,陈利军,武志杰,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
4 |
杨坤;陈佳广;关连珠;于菲;周永平;颜丽;;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及其各级微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1期 |
5 |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02期 |
6 |
詹忠;杨柳燕;宋炜;肖元庚;林必桂;;微生物对太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影响研究[J];河南科学;2007年05期 |
7 |
安琼;氟乐灵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3年04期 |
8 |
董军;许超;孙艳;孙玥;孙惠森;;垃圾渗滤液污染场地NO_3~-、PO_4~(3-)和SO_4~(2-)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
9 |
钟继承;刘国锋;范成新;白秀玲;李宝;尹洪斌;;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Ⅳ.对沉积物微生物活性与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意义[J];湖泊科学;2010年01期 |
10 |
金发会;李世清;卢红玲;李生秀;;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颗粒组成和氮矿化势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
11 |
刘晓梅;马嘉琦;张婧;郑红;冯虎元;;等温微量热法在土壤微生物研究方面的进展[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
12 |
张涪平;曹凑贵;李苹;次仁央金;高超;通乐嘎;李成芳;;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变化[J];生态学报;2010年16期 |
13 |
徐金兰;黄廷林;Tim Grotenhuis;;呼吸试验评价化学氧化前后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
14 |
荣宏伟;李健中;张可方;;环境因素对铜离子毒性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5 |
胡亚林;汪思龙;颜绍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6年01期 |
16 |
张洁;姚宇卿;金轲;吕军杰;王聪慧;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4期 |
17 |
乔洁;毕利东;张卫建;沈仁芳;张斌;胡锋;刘艳丽;;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土壤;2007年05期 |
18 |
刘晓梅;方建;张婧;林吴颖;樊廷录;冯虎元;;长期施肥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垂直分布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
19 |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彭镇华;岳祥华;黄玲玲;;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其分形特征[J];林业科学;2009年08期 |
20 |
刘丽;李湘凌;范丽;王成慧;杨善谋;袁峰;周涛发;;铜陵矿集区土壤中污染元素对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