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口裂腹鱼消化道及脑中六种脑肠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摘要】:
方法与目的:本研究运用常规解剖、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六种脑肠肽在齐口裂腹鱼消化道及脑中进行定位研究,以探讨这些肽类物质在该鱼消化道和脑的分布规律和生理功能,为该鱼的养殖、消化和神经生理提供参考,同时丰富鱼类组织学、生理学、神经内分泌学等的研究资料。
结果: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细胞在前肠分布密度最高,中肠次之;中脑、间脑和小脑有阳性细胞和纤维。胃泌素(Gastrin,Gas)细胞仅前肠有少量分布;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存在阳性细胞和纤维。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细胞在前肠密度最高,中肠次之;仅端脑和间脑可见阳性细胞。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细胞密度在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有阳性细胞和纤维。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细胞仅前肠有少量分布;端脑、间脑、中脑和小脑存在阳性细胞和纤维。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密度在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有阳性细胞和纤维。
结论:六种脑肠肽在齐口裂腹鱼消化道和脑中均有分布,其分布特点各异,与其它鱼类消化道及脑中的分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肽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分布型与该鱼的食性和消化道结构相关,抑制性与刺激性因子在分布上有一定对应性,它们共同参与消化功能的协调。该鱼脑中脑肠肽的广泛分布,说明它们在中枢水平参与鱼类许多生理机能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
|
|
|
1 |
周兴华,郑曙明,吴青,向枭;齐口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2 |
范林君;李志琼;杜宗君;;特色经济鱼类“齐口裂腹鱼”[J];农村百事通;2006年14期 |
3 |
范林君,李志琼,杜宗君;淡水养殖新品种——齐口裂腹鱼[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年10期 |
4 |
唐文家;杨成;;野生齐口裂腹鱼驯化注意事项[J];科学养鱼;2008年05期 |
5 |
孟立霞;张文华;;齐口裂腹鱼人工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1年05期 |
6 |
徐大勇;齐口裂腹鱼流水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05年06期 |
7 |
樊均德;方静;何敏;;Glu细胞与5-HT细胞在两种裂腹鱼肠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8 |
陈礼强;朱成科;唐江芳;周园;;齐口裂腹鱼稚鱼小瓜虫的防治[J];科学养鱼;2007年04期 |
9 |
扇元敬司
,井通海;家畜消化道内微生物及其生理活动[J];草食家畜;1981年06期 |
10 |
;致富快讯[J];乡镇论坛;2006年21期 |
11 |
任晓玲;犬的消化道异物[J];动物医学进展;1995年01期 |
12 |
方静,潘康成,邓天怀;齐口裂腹鱼鳃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3 |
周兴华,郑曙明,向枭,吴青;齐口裂腹鱼对膨化和非膨化饲料粗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年03期 |
14 |
刘国明;;影响鸡群消化道完整性的几个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10期 |
15 |
筱军;;牛羊应忌口服抗菌素[J];饲料与畜牧;1993年01期 |
16 |
邓就洪;许亚玲;李文楚;;越北腹露蝗嗉囊表面结构的电镜观察[J];广东蚕业;2010年02期 |
17 |
;A DNA Hybridization Taxonomic Study of Enterococi from the Intestine of Silkworm[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6年04期 |
18 |
袁在刚,张维梅;鸡消化道正常菌群失调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1999年01期 |
19 |
肖玲远;陈永祥;沈诗军;许勤智;魏震;任永林;;齐口裂腹鱼血液学指标的测定[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20 |
杜玉川;李文彬;王祟江;慎偉杰;于国选;黄廷贵;;飼料通过馬匹消化道所需时間的測定[J];中国畜牧杂志;196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