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连香树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摘要】:
以三个种源(安徽歙县、湖南新宁、河南内乡)地区的两年生连香树(Cercidhyllumjaponcum)幼树为试验材料,用Hoagland营养液配以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50 g/L、100g/L、150 g/L、200 g/L)的营养液模拟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的水分胁迫,研究4个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连香树叶片的生理特性变化及生理响应差异,对三个种源连香树抗旱能力进行综合研究与评价,旨在为我国季节性缺水地区选择节水抗旱树种、建立节水监测系统和制定栽培技术路线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对连香树的生理指标测定,得出以下结论:
(1)三个不同种源的连香树叶片质膜透性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三个种源中,河南内乡连香树细胞膜稳定性较强,安徽歙县次之,湖南新宁较差。
(2)干旱胁迫下,各种源连香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但种源间差异不显著。
(3)三个种源的连香树都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干旱胁迫下,均可以通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的积累来缓解逆境胁迫对植株的伤害。其渗透调节能力大小为:河南内乡>湖南新宁>安徽歙县。
(4)胁迫条件下,三个种源的连香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显著升高,以缓解膜脂过氧化对细胞造成的伤害。供试三个种源中,河南内乡连香树依靠SOD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湖南歙县较弱。
(5)三个不同种源的连香树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的胁迫下,丙二醛(MDA)同SOD浓度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胁迫后期其含量略有下降,说明在干旱胁迫下,连香树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不能持续抗旱。
(6)连香树叶片在PEG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表明CAT能够同其他酶一起积极参加反应以清除或减少活性氧对细胞的伤害,对干旱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7)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长时间的重度胁迫下,连香树叶片的细胞忍耐活性氧的水平可能存在一个阀值,超过了这个阀值,就会导致连香树受到伤害。
(8)利用隶属函数对个水分参数进行综合评定,三种源连香树中,安徽歙县的连香树抗旱性最差,河南内乡和湖南新宁的连香树抗旱性大小与胁迫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季节性干旱比较严重的地区河南内乡种源连香树为最佳树种。若需要引种抗旱性相对较弱的湖南新宁连香树则必须选择灌溉条件好的地区,以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
|
|
|
|
1 |
韩瑞宏;卢欣石;高桂娟;杨秀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J];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
2 |
曹兵;宋丽华;谢应吉;;土壤干旱胁迫对臭椿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
3 |
王新建;何威;杨淑红;丁鑫;朱延林;;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林业科学;2008年05期 |
4 |
孔兰静;李红双;张志国;;三种观赏草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中国草地学报;2008年04期 |
5 |
张东玲;刘建宁;王运琦;吴欣明;石永红;王赞;郭璞;池惠武;;羊茅种质资源苗期抗旱生理响应及综合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
6 |
庄伟伟;李进;曹满航;冯文娟;李茵萍;;盐、旱及其交叉胁迫对银沙槐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0年05期 |
7 |
李壮;孙效国;李敏;厉恩茂;徐铠;程存刚;;苹果属植物抗旱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
8 |
潘根生,骆耀平,钱利生;茶树对水分的生理响应[J];茶叶;1999年04期 |
9 |
李在军;冷平生;丛者福;;黄连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
10 |
曹基武,唐文东;连香树[J];植物杂志;2003年06期 |
11 |
汪树人;珍稀树种—连香树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4年04期 |
12 |
李锦文;;观叶高大乔木——连香树[J];中国城市林业;2006年04期 |
13 |
黎明,段增强,李莲枝,卫红,刘保国;连香树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4 |
霍红;张勇;陈年来;李彩霞;高海宁;;干旱胁迫下五种荒漠灌木苗期的生理响应和抗旱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
15 |
马巧利;孙彦;杨青川;;苜蓿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年14期 |
16 |
任全进,于金平;古老稀有植物——连香树[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年04期 |
17 |
万涛,张建民,潘开文;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个体生长规律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
18 |
张进;汪克强;;连香树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2010年04期 |
19 |
刘正刚;余冰;尹丽;胡庭兴;;2年生希蒙得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20 |
潘开文,刘照光;用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研究连香树人工群落与环境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