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橙皮膳食纤维的提取、抗氧化活性及毒理学研究
【摘要】:
柑橘,是我国南方主产水果之一,因甜酸多汁,清香爽口,风味醇厚,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柑橘皮渣因富含水分、纤维素、木质素、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可作为功能食品基料和药品原料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但是,柑橘皮渣膳食纤维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它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试验旨在选择锦橙果皮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方法、研究锦橙皮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为柑橘皮渣膳食纤维保健品开发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锦橙皮膳食纤维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为1.5h、酶解温度为50℃、加酶量为0.2%、pH为7.5。所提取的锦橙皮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含量为69.08%,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0.73%,溶胀性和持水力分别是9.02mL/g、11.09g/g。
2.对于提取锦橙皮膳食纤维的还原能力及其在·OH、O_2~-·、DPPH·体系中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锦橙皮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在O_2~-·体系中,锦橙皮膳食纤维在本试验测定范围其最高清除率为46.28%,低于50%,无法计算IC_(50),即表明其对O_2~-·清除能力饺弱(V_c的IC_(50)=37.43μg/ml);在·OH体系中,锦橙皮膳食纤维的IC_(50)为3.27mg/ml(V_c的IC_(50)=97.63μg/ml);在DPPH·体系中,锦橙皮膳食纤维的IC_(50)为5.66mg/ml(V_c的IC_(50)=14.43μg/ml)。在各自由基体系中,与V_c这一阳性参照物比较,证明锦橙皮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该三种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3.按照我国GB15193.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大鼠30d短期喂养试验,分别研究了锦橙皮膳食纤维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锦橙皮膳食纤维对小鼠半数致死剂量(LD_(50))大于15g/kg,属于无毒级,在最大剂量范围内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且无剂量反应关系,未观察到遗传毒性,也未显示致畸和致突变性。锦橙皮膳食纤维的毒性试验未显示毒性作用,符合《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可认为用于人体食用安全可靠。
|
|
|
|
1 |
陈五岭,陈邦;香菇膳食纤维挤压改性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0年09期 |
2 |
董文彦,张东平,伍立居,靳莉,李平,汪锦邦;三种膳食纤维降血脂、通便与减肥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0年01期 |
3 |
闵锐,丁全锋;一种新的膳食纤维——茭白壳的开发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0年02期 |
4 |
杨玉玲,杨晓蓉,王晔峰,杨文俊;玉米秸芯中膳食纤维的研制及其对蛋糕品质的影响[J];四川粮油科技;2000年04期 |
5 |
杨博,丁春水;浅论膳食纤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6 |
张熊禄,张盛泉;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7 |
王惠珍,王东晖;麦麸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1年07期 |
8 |
于立河,李兴革,赵永焕;冬麦草中麦绿素、麦草膳食纤维的制取工艺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9 |
哈特姆特·伯林格尔;膳食纤维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2001年01期 |
10 |
唐伟;膳食纤维加入饮料家族[J];中国食品工业;2001年10期 |
11 |
;膳食纤维的参考摄入量[J];肉品卫生;2001年08期 |
12 |
王辰,许魁鹏;苹果膳食纤维面包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年04期 |
13 |
祝曙华,李远志;香蕉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年05期 |
14 |
石桂春,胡铁军,闫革华,陶红;玉米膳食纤维的组成、特性、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
15 |
张立钢,赵玉红,石增秀;大豆膳食纤维无糖蛋糕的研制[J];食品工业;2002年06期 |
16 |
陆宁
,张奇
,谢安顺;大豆膳食纤维在蛋糕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11期 |
17 |
潘英明,林宁,葛春玉,黎钦兑,梁英;膳食纤维测定方法的改进[J];食品科学;2002年11期 |
18 |
刘忠萍,华聘聘;大豆膳食纤维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2年08期 |
19 |
田秀红;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
20 |
朱晶,李润国;玉米皮膳食纤维冰淇淋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