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生姜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摘要】:
从四川省犍为县榨鼓乡采集了生姜连作土壤,包括患病生姜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正常生姜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分别测定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微生物量C、N。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获得38株细菌,应用16S rDNA PCR-RFLP、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研究了这些细菌的遗传多样性,确定了其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采用PCR-DGGE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其结果如下:
1.患病生姜根际土壤细菌明显增多,放线菌和真菌显著下降,而患病生姜的非根际土壤放线菌有明显增加,真菌和细菌变化不明显。
2.患病生姜根际土壤的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增加,表明根系分泌物对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3.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75%相似性水平处,38株细菌分为6个遗传群。供试菌株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4.在上述实验基础上,选取了SJ1-4、SJ1-5、SJ1-6、SJ1-9、SJ1-1O、SJ1-11、SJ2-1、SJ2-4、SJ2-8、SJ3-5、SJ4-2、SJ4-3、SJ4-5共13株代表菌株测定了16S rDNA序列,进而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关系。结果表明,13个代表菌株分布于6个系统发育分支,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
5.对土壤DNA的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患病生姜根际土壤和正常生姜根际土壤细菌聚类在一起,且细菌种群相似性较高,达到70%左右,显示它们之间具有比较相似的种群结构。
在真菌种群聚类中,患病生姜根际土壤与正常生姜根际土壤聚在一起,患病生姜非根际土壤和正常生姜非根际土壤聚类在一起,各自的相似性不高,说明生姜连作导致了土壤真菌种类改变。
|
|
|
|
1 |
刘志光,于天仁;土旗电化学性厦的研究 II.徽电极方法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1963年02期 |
2 |
;杉木根际菌株筛选[J];湖南林业科技;1978年01期 |
3 |
吴影梅;;海南岛经济作物线虫研究简报[J];热带作物学报;1988年02期 |
4 |
张继榛,范先虎;冬小麦利用土壤有效钼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5 |
范晓晖,刘芷宇;稻麦根际的pH环境及其对磷供应水平的反应[J];土壤;1990年03期 |
6 |
王建林,廖宗文,刘芷宇;根际中硅、铁、锰和铝的状况与水稻生长[J];应用生态学报;1991年03期 |
7 |
施亚琴,林先贵,郝文英;VA菌剂的剂型与保藏方法对侵染率的影响[J];土壤;1993年03期 |
8 |
沈其荣,王建林,邱春祥,刘兆普;两种不同耐盐大麦根际中离子的分布特征[J];土壤学报;1993年04期 |
9 |
陈福婵?李传涵;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J];林业科学;1994年02期 |
10 |
包青,郑晓光,郑学良,张秋华,于景丽;白桦和红松根际土壤养分的林龄分布及季节动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11 |
赵之伟;四种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VA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J];云南植物研究;1999年04期 |
12 |
邢晓科,李玉,Yolande Dalp;吉林省参地中的10种VA菌根真菌[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3 |
陈永亮,韩士杰,史向民;胡桃楸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中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1年01期 |
14 |
翁启勇,陈庆河,赵健,刘素萍,何玉仙;利福平标记菌株BS1在番茄、茄子根部及土壤中的定殖动态[J];福建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
15 |
刘世亮,介晓磊,翟东明,李有田,丁克强;不同磷源在玉米根际的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年02期 |
16 |
虞云龙,杨基峰,潘学冬,喻景权,杨肖娥,樊德方;作物种类对根际土壤中丁草胺降解的影响(英文)[J];农药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宋福强,杨国亭,孟繁荣,田兴军,董爱荣;丛枝菌根化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4年02期 |
18 |
李玉占,梁文举,姜勇;苜蓿根际土壤化感潜力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
19 |
武雪萍,刘增俊,赵跃华,刘国顺,杨超,郭伟玲,荆冬梅;施用芝麻饼肥对植烟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碳、氮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4期 |
20 |
楼玉兰,章永松,林咸永;氮肥形态对污泥农用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及玉米对其吸收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