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的研究
【摘要】:磷脂复合物(Phospholipid complex),是药物与磷脂按一定配比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保健和制药行业。磷脂复合物可明显增加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中药活性成分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口服生物利用度可以明显提高。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属色胺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抗炎、镇痛、减肥、调节体温、抗肿瘤以及抑制癌细胞转移等药理学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EVO的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
为了提高EVO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课题尝试制备了EVO磷脂复合物,从制备工艺、理化性质、体内药代动力学三个方面对EVO磷脂复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EVO-PLC,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药物投料比等对EVO磷脂复合物制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制备工艺。按照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EVO-PLC的粒径为246.1 nm,zeta电位为-26.94 mV,表观溶解度为11.63μg·mL~(-1)。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将EVO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大大增加了EVO的体外溶出。UV、IR、DSC结果提示EVO与磷脂形成了复合物,且EVO与磷脂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考察了EVO磷脂复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建立了HPLC法测定EVO血药浓度的方法,选用和厚朴酚作为内标检测EVO的血药浓度,该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10 ng·mL~(-1),能满足试验中EVO血药浓度的测定要求,且方法简单、可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表明EVO-PLC在体内表现出一定的缓释效应,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是EVO的2.18倍,说明将EVO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增加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
|
|
|
1 |
李凤;高尔;;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年07期 |
2 |
左巨波;尚京川;;中药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年27期 |
3 |
江永南,莫红缨,陈济民;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防治去势大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03期 |
4 |
吴建梅,陈大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理化性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1年03期 |
5 |
江波,印春华;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12期 |
6 |
江永南,莫红缨,陈济民;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大鼠体内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年10期 |
7 |
吴建梅,陈大为,刘艳丽;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03期 |
8 |
赵光远,李秀艳,王玉良;壳聚糖磷脂复合物对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1期 |
9 |
唐晓荞,杨祥良;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改善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3期 |
10 |
姚婷婷;甘勇;韩思飞;朱春柳;胡申烨;潘卫三;;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1 |
傅秋生;衣淑珍;;山萘酚-3-O-芸香糖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9年03期 |
12 |
马云淑,赵浩如,林以宁;丹皮酚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年04期 |
13 |
刘春,解炜,于锋;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研究新思路-α-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J];抗感染药学;2004年03期 |
14 |
游荣辉;王陆军;丛龙波;王琪;蔡培烈;袁海龙;;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年03期 |
15 |
许润春;林彦君;吴品江;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理化性质的研究[J];中成药;2008年06期 |
16 |
左巨波;尚京川;;盐酸小檗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理化性质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14期 |
17 |
顾艳丽;闫慧君;;银杏叶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8 |
;载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的混合胶束可改善药物溶解性 混合胶束——新型注射给药载体[J];科技传播;2011年05期 |
19 |
陈修毅,王东凯,顾艳丽,徐飒,贾小葳;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包衣微丸的制备[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06期 |
20 |
钟世顺;彭拓华;钟红兰;张少俊;;尼美舒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溶解性能的研究[J];今日药学;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