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f2/ARE通路在低剂量LPS处理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脊髓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脊髓损伤(SC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病率增长明显。SCI功能缺失主要是由于脊髓神经元轴突和神经元的靶联系信息中断及SCI诱发神经元病理性死亡及凋亡引起的。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是改善SCI病人预后功能的关键。SCI中的继发性损伤由于具有可逆性和可调控性成为研究的重点,然而继发性损伤的机制繁多,作用复杂,研究起来十分困难,其中氧化应激由于作用明确,且与很多机制相联系,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存在炎症反应,并且SCI中的炎症反应比创伤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更明显。炎症反应一方面可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另一方面又促进损伤的修复。核因子E2 p45相关因子2 (Nrf2)是一种新发现的转录因子,在多种刺激作下,Nrf2可以和细胞核内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RE)结合,启动抗氧化元件调控的一系列保护性分子的表达。近来的一些研究发现,Nrf2/ARE通路在调控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天然免疫反应和机体存活的关键调控因子。结合临床实际,我们提出:SCI的炎症反应可能激活Nrf2/ARE抗氧化机制,适量的炎症反应可能有助于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SCI的预后功能,而其中Nrf2/ARE抗氧化机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以低剂量LPS刺激PC12细胞,建立体外神经元细胞炎症刺激模型,探讨低剂量LPS对PC12细胞Nrf2/ARE通路的影响,以及对PC12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的作用;构建Nrf2重组腺病毒载体,一方面通过体外实验研究Nrf2过表达对PC12细胞增殖影响以及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构建大鼠SCI模型,通过体内实验研究Nrf2重组腺病毒转染对神经元Nrf2/ARE抗氧化机制,以及对神经细胞凋亡,大鼠预后功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低剂量LPS对PC12细胞中Nrf2/ARE抗氧化机制的影响及其在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LPS对PC12细胞内Nrf2及其下游调控因子HO-1、NQO1、γ-GCS的影响,并研究Nrf2/ARE抗氧化机制在低剂量LPS预处理PC12细胞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用MTT法确立LPS的安全剂量。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低剂量LPS对PC12细胞内Nrf2 mRNA、总Nrf2蛋白表达及其在细胞质、细胞核分布的影响,并用Western-blot检测HO-1、NQO1、γ-GCS的表达。建立PC12细胞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检测低剂量LPS缺血缺氧期预处理再灌注24h的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缺氧末及再灌注6h细胞的ROS;酶法检测LDH释放率;Western-blot检测缺血缺氧末细胞核Nrf2及细胞HO-1、NQO1、γ-GCS的表达。
结果:不大于0.1μg/μl的LPS对PC12细胞是安全的(P0.05)。用0.1μg/μl LPS处理PC12细胞,Nrf2 mRNA、总Nrf2蛋白表达6h开始升高(P0.05),24h达峰值(P0.01);细胞质Nrf2蛋白表达1h开始降低(P0.01),同时细胞核Nrf2蛋白开始升高(P0.05);免疫荧光显示细胞核内的Nrf2蛋白3h比1h表达明显;细胞内HO-1、NQO1、γ-GCS表达相应升高,峰值均在24h。在PC12细胞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再灌注24h,低剂量LPS预处理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以0.05μg/μl LPS组最为明显(与未加LPS组比较P0.05),LDH的释放率相应降低。缺血缺氧末测得的细胞内ROS表达随LPS剂量增加而增加,再灌注6h,ROS出现随LPS剂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0.025μg/μl LPS组降低最为明显(与未加LPS组比较P0.05);缺血缺氧末细胞核Nrf2及细胞HO-1、NQO1、γ-GCS表达均增高,其中以0.05μg/μl LPS组最为明显。
结论:低剂量的LPS能够促进PC12细胞内Nrf2的转录、翻译,以及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移,激活Nrf2/ARE抗氧化机制;低剂量LPS预处理PC12细胞有助于细胞抵抗再灌注损伤,而其中Nrf2/ARE抗氧化机制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Nrf2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其对PC12细胞的影响
目的:构建Nrf2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检测其对PC12细胞的影响。
方法:将腺病毒穿梭质粒pAV-MCMV-GFP-Nrf2与腺病毒辅助包装质粒pBHG loxΔE1,3 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得到Nrf2重组腺病毒,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扩增、纯化及滴度鉴定。用重组腺病毒转染PC12细胞,Western-blot检测PC12细胞中Nrf2、HO-1、NQO1、γ-GCS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Nrf2重组腺病毒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LPS的抵抗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Nrf2过表达对PC12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LPS刺激下IL-1β、Caspase-3的表达变化。
结果:Nrf2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PCR结果显示与穿梭质粒pAV-MCMV-GFP-Nrf2目的基因一致,扩增纯化可以得到7.9×1010pfu/ml病毒悬液。将Nrf2重组腺病毒转染PC12细胞,发现其能促进PC12细胞中Nrf2(细胞质/细胞核)、HO-1、NQO1、γ-GCS的表达,并抑制PC12细胞增殖,抵抗LPS的毒性损伤作用,降低IL-1β、Caspase-3的表达。
结论:成功构建Nrf2重组腺病毒;Nrf2重组腺病毒转染能促进PC12细胞Nrf2/ARE抗氧化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增强PC12细胞抗凋亡/坏死及抗炎能力。
第三部分:Nrf2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检测Nrf2过表达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SCI组),C组(Ad-Nrf2组),D组(Ad-GFP组),建立动物模型。观察术后大鼠的运动功能,并行BBB评分;大体观察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病毒的转染情况;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水肿、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切片中Nrf2、HO-1、NQO1、γ-GCS表达;TUNEL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切片中GAP-43的表达。
结果: C组大鼠术后2w开始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与B、D组比较P0.05)。大体观察发现,术后4w C组脊髓保留相对较好。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术后1d C组既有较强的绿色荧光表达,主要分布在注射阶段,术后3d,绿色荧光表达最强,损伤区荧光明显,之后绿色荧光表达逐渐减弱,术后4w仍可见少量绿色荧光表达。HE显示术后2w、4w C组脊髓炎性反应较轻,神经元保留较多。免疫组化发现C组损伤脊髓中Nrf2、HO-1、NQO1、γ-GCS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着色较深,术后3d达峰值(与B、D组比较P0.01); GAP-43表达阳性细胞增多,7d达峰值(与B、D组比较P0.01)。TUNEL法检测显示,细胞凋亡7d达峰值,C组损伤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B、D组比较P0.01)。
结论:Nrf2重组腺病毒在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局部注射,能够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局部Nrf2/ARE通路介导的抗氧化因子表达,降低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
|
|
|
1 |
曾祥元,顾大勇,马布仁,陈莉,杨季云,王天然,唐旭东,石力;LPS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PMN的粘附作用及核调控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年05期 |
2 |
罗向东,石富胜,王晓军,杨宗诚,黎鳌;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8期 |
3 |
刘小丽
,顾大勇
,马布仁
,陈莉
,曾祥元
,唐旭东
,许玮;LPS直接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PMN的粘附作用及核因子κB调控机理的实验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03年01期 |
4 |
王梁华,朱玉平,潘卫,娄永华,陈建鹤,冯煜,焦炳华;LPS、rh-TNFα刺激PBL诱导TRAIL表达的初步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9年03期 |
5 |
高明霞,李康生;大蒜对老龄BALB/c小鼠血浆IL-1β、IL-6水平影响的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
6 |
顾大勇,曾祥元,陈莉,杨季云,马布仁,王天然,唐旭东,石力;LPS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及NF-κB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年01期 |
7 |
孙可一,季晓辉,冯艳红,殷国庆;内毒素休克猕猴白细胞介素18 mRNA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年03期 |
8 |
李凡,石艳春,李中秋,陈立,卢丹,姜秀英,陈玉全;臭冷杉精油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1998年02期 |
9 |
杨志军,葛煦,饶志仁,段丽,鞠躬;Fos蛋白在LPS免疫激发大鼠脑内的分布[J];解剖学报;2000年04期 |
10 |
李凌波,朱孔黎,杨渝珍,龚非力;LPS刺激对TACE基因表达和对TNF-α前体加工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年10期 |
11 |
王曦,卢广,杨运黄,李丽云,刘买利,王百忍,鞠躬;腹腔内毒素刺激后的大鼠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2年02期 |
12 |
王翔宇;孙克勤;李霞;崔娟;李欣欣;霍俊锋;;免疫组化法检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TRAF6表达[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2期 |
13 |
朱文彪;利多卡因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早期治疗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
14 |
凌光辉,彭佑铭,王海涛,段绍斌,刘映红,刘伏友;Troglitazone对高糖和LPS诱导的人肾小球mPGE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
15 |
罗晓光;葛春林;任艳;吴哲;王秋爽;董理;张朝东;;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提高损伤PC12存活率[J];免疫学杂志;2008年02期 |
16 |
万志红,陈惠孙,陆松敏;磷脂对脂多糖诱导中性粒细胞CD11a表达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5期 |
17 |
马越云,马文煜,于文彬,尹文,苏明权,丁振若;IgG Fab-BPI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年05期 |
18 |
顾大勇,陈莉,马布仁,杨季云,曾祥元;LPS直接诱导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L-8的表达及对PMN趋化作用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年05期 |
19 |
杨宁;王春艳;;肿瘤坏死因子α与牙周炎的关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20 |
李康生,董菁;6-羟基多巴对免疫功能和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