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通过miRNA-1调节大鼠心肌梗死后HCN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多项研究发现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后室性心律失常与超极化活化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HCN)基因在心室肌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最新证据已显示醛固酮阻断剂(aldosterone blockers, ABs)减少了心肌梗死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我们的研究探讨了螺内酯调节大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室肌中HCN通道蛋白表达的机制,从而为醛固酮阻断剂在心肌梗死后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梗后24小时存活的18只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MI组,Spironolactone组,Spironolactone+Antagomir-1组。6只Sham组的大鼠仅穿线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而不结扎动脉。心肌梗死后一周取心梗大鼠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而假手术组取相对应的心肌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N2、HCN4的mRNA水平和miRNA-1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N2、HCN4的蛋白水平。结果:螺内酯明显增加了心肌梗死后miRNA-1的水平,而下调了HCN2、HCN4的蛋白以及mRNA水平。用antagomir-1沉默miRNA-1后明显增加了HCN2、HCN4的蛋白水平,然而对HCN2、HCN4的mRNA水平却无影响。结论:螺内酯能增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中miRNA-1的表达,而上调的miRNA-1在转录后水平部分抑制了HCN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螺内酯减少心肌梗死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
|
|
|
1 |
范会兴,徐胜国;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4年13期 |
2 |
管淑静;赵春晓;;低剂量螺内酯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1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年35期 |
3 |
曾明辉,王尚兰;复方螺内酯霜的研制及疗效(附155例报告)[J];中国农村医学;1998年05期 |
4 |
王锡岭,刘学娟,侯立新;口服螺内酯致男性女乳症1例[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5 |
余慧文,梅克治,孙爱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螺内酯的安全性观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6 |
杨应军,郭军,孙晨,许震梅;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2年02期 |
7 |
王迎,朱梓丰;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3期 |
8 |
杨志平,史百川;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3年20期 |
9 |
王章跃;螺内酯对老年人肾功能影响的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03年12期 |
10 |
徐建国,夏靖燕;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年01期 |
11 |
李红心,赵金发;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6期 |
12 |
刘伟利;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年06期 |
13 |
李慧欣;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
14 |
张芙蓉,孙美玲,田路军;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11期 |
15 |
李无名,黄大勇;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6 |
周振明,张玲,周晓虹,景彦明;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8期 |
17 |
王红霞,叶景泉,姜中兴;螺内酯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01期 |
18 |
刘刚;籍振国;樊文峰;刘坤申;;螺内酯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6年07期 |
19 |
王玉彩;;螺内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6年13期 |
20 |
姜志云;许筱洁;;依那普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