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HBV PreS/S准种序列及EnhⅡ/CP/PreC变异特点的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的子女及其母亲慢性携带者体内HBV PreS/S基因和EnhⅡ/CP/PreC基因的研究,了解来源相同的HBV毒株在不同程度的病毒血症情况下(1)PreS/S基因序列有无准种存在及其特点,(2)EnhⅡ/CP/PreC基因变异的特点以及与HBV复制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各种HBV相关肝病与准种PreS/S基因序列、EnhⅡ/CP/PreC基因变异的关系奠定基础。
方法
1 重庆地区HBV流行株PreS/S、EnhⅡ/CP/PreC基因标准参照序列的建立:以10例3~6岁、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未使用过抗HBV药物的HBV慢性携带儿童为对象,应用ELISA方法检测肝炎病毒A、B、C、D和E的血清学标志物、应用HBV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滴度。酚/氯仿抽提法提取血清中的DNA,PCR扩增PreS/S和EnhⅡ/CP/PreC基因,其产物直接测序。所测的S基因与GenBank中已确定的基因型(A~G)HBV的S基因进行比较,异质性<4.0%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的为同一基因型。根据S基因编码的I-IBsAg上特定的氨基酸确定
}丑3V的血清型。使用Clustalxl(1.8 I)程序对序列进行排列,每个位
点上占多数的核苷酸为标准序列。
2经母婴传播获得It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船V的Pre-S/S基因
序列准种特点研究:选择3对母孕前为船V感染的、未接种过乙
肝疫苗的儿童及其母亲AsC,母子均未使用过抗船V药物。检测
肝炎病毒A~E的血清学标志物、测定血清}玎BV DNA滴度。应用
A.T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PreS/S、双酶切进行鉴定,每个
病人选6个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以36个序列建立种系进化
树,并以重庆地区PreS/S标准序列为参照对准种特点进行分析。
3经母婴传播获得m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玎BV的
EnhII/CP/PreC基因变异研究:选择15对母孕前为船V感染的、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及其母亲AsC,母子均未使用过抗HBV
药物。检测肝炎病毒A~E的血清学标志物并测定血清}玎BV DNA
滴度。PCR扩增S基因以及其产物直接测序,以确定病人感染}丑BV
的亚型。应用A.T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EnhII/CP/PreC、
双酶切进行鉴定,每个病人选2个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并以
重庆地区EnhII/CP/PreC标准序列为参照对变异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l 重庆地区船V流行株:PreS/S、EnhII/CP/PreC基因标准参照序列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的建立:10例}/BV慢性携带儿童均}/BsAg、I-mehg和抗一}tBc
阳性,均为高病毒血症。经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以及序列分
析显示,7例儿童I-IBV为基因型B/血清型adw2,3例为基因型C/
血清型adrq+。同亚型PreC、S基因同源性较高(97.4-一100%),PreS
基因较低(93.9-99.3%)。在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均相同的情况
下建立了重庆地区B/adw2亚型和C/adrq+亚型HBV流行株
PreS/S、EnhlI/CP/PreC基因标准参照序列。与华东华南地区同亚
型的标准参照序列相比较,B/adw2亚型分别有6个、1个核苷酸
差异(同源性分别为99.5%、99.6%),C/adrq+亚型分别有13个、
2个核苷酸差异(同源性分别为98.9%、99.3%)。而所建立的本地
区的不同亚型标准参照序列分别有95个、9个核苷酸差异(同源
性分别为92.1%、96.8%)。 .
2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I-IBV的Pre-S/S基因
序列准种特点研究;.选择3对AsC母子, 第1对子女母亲均为高
● l_
病毒血症,第1I对子女为高病毒血症而母亲为低病毒血症,第ⅡI对
子女为低病毒血症而母亲为高病毒血症。高病毒血症病人均为
}/BeAg(+),低病毒血症均为抗一}/Be(+)。3对母子}玎BV亚型相同,
为B~dw2。
2.1 种系进化树的建立: 36个克隆序列建立的种系进化树显示三例
儿童的PreS/S基因均与其母亲的基因为同一株}丑Bv的PreS/S进
化而来。每例病人的6个序列不尽相同,但均有各自的进化范围,
有各自的优势株。低病毒血症病人的}玎BV PreS/S(无论母亲还是
儿童体内)的进化距离均较高病毒血症病人远、且同一病人的不
同克隆间差异较明显。
2.2变异方式的分析:替代是变异最主要的方式,无插入变异存在。
低病毒血症髓V PreS/S的核苷酸变异率(8.04~8.19%)明显高
于高病毒血症(1.12~1.41%),而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2.3 变异位点及变异热点的分析:高病毒血症的24个克隆中共有40
个变异位点,无明显变异热点。在低病毒血症病人II.M的105
个变异位点与ⅡI.C的103个变异位点中,两个病人共有的、每个
病人4/6个以上克隆存在的变异位点(即变异热点)有94个,可
引起37个氨基酸变异,绝大多数位于目前确定的T.淋巴细胞表
位和B一淋巴细胞表位内或/和附近。
3 经母婴传播获得}玎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玎BV的
。EnhlII/CP/PreC基因变异研究:选择15对AsC儿童及其母亲,根据
皿V病毒血症的高低分为3组,每组5对母子,即I组、II组和
III组(与第二部分同),高病毒血症病人均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