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配方的复合液的每一种的各自组成成份在混合后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并进一步从内分泌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电生理学、组织病理学几方面分析观察了三种复合液分别注入兔的硬膜外腔后对兔的局部以及全身的影响。
方法:1.分别观察测量了每种复合液的颜色、比重、pH值,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了每种成分的吸收光谱以及三种复合液的吸收光谱;2.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了每组实验动物在给药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并与对照组比较来观察硬膜外腔给药对实验动物血糖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推测了硬膜外腔给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影响;3.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给药前后各组实验动物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此来推断三种复合液在硬膜外腔是否会对脊髓及神经根造成化学性损伤;4.用丹迪CANTATETM型肌电图仪检测用药前每组动物的电生理指标及用药组每次给药后的电生理指标,来观察硬膜外腔给药是否会对实验动物的神经电生理产生影响;5.通过肉眼观察、HE染色、特殊染色、固兰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观察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通过透射电镜检查来观察实验部位组织的超微结构。
结果:1.三种复合液的比重接近水的比重;pH值均呈酸性,其大
WP=5
小顺序为:BDC,每种复合液的每个组成成分的吸收光谱经过叠加后与混合后的药液的吸收光谱基本上完全重叠;2.B、C、D三组动物每次通过手术方法给药后的空腹血糖值均高于给药前(P0.01),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A组术后血糖值也明显高于术前(P0.01);第八周时即给药后四周,四组动物血糖值无差异(P0.05);3. B、C、D三组给药前后SOD无何差异,与同期A组相比差异亦不显著(P0.05);4.硬膜外腔给药前后, B、C、D三组实验动物的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没有差异(P0.05),与同期A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5.给药局部肉眼观察未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HE染色可见B、C、D三组给药后四周及八周时硬膜内外均有炎细胞浸润,纤维细胞轻度增生,硬膜外神经根内有炎细胞浸润及炎性渗出;特殊染色B、C、D三组同A组相比未见有脊髓及神经根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给药后四周及八周时,硬膜内外均有Ⅱ型胶原纤维增生;固兰染色B、C、D三组未见有明显脱髓鞘改变,与A组相比无明显异常改变;电镜观察B、C、D三组在给药后的四周及八周时,表现为硬膜外神经根内髓鞘厚薄不一,形状不规则,可见成纤维细胞,神经内膜中可见有巨噬细胞;粗大的有髓神经纤维变化明显,无髓神经纤维受累较轻;八周时电镜下D组改变较B、C两组为轻。
结论:1.通过药理学检查,我们发现硬膜外腔三种复合液,其pH值均呈酸性,每种组分的性质在混合液中是稳定的,没有发生化学反应;2.通过手术方法的硬膜外腔给药,可以使血糖明显升高,考虑其原因主要是由手术造成,但不排除硬膜外类固醇激素也可以引起血糖增高,也
WP=6
可能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后者的作用较弱。由于这种血糖升高是一过性的,对人体不致造成明显危害;3.硬膜外腔给药对脊髓和神经根不能产生直接的化学性损伤;4.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不会对实验动物的神经电生理产生影响,实验组动物的MCV、SCV、MCV-L、SCV-L、F-L值与正常组相比没有差异;5.组织学检查发现硬膜外腔注入复合液后,对硬膜外腔内给药部位的硬脊膜及硬膜外神经根有轻度的刺激,可以使其发生炎症反应,光镜下可见硬膜内外有炎性渗出及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炎细胞浸润,硬膜周围Ⅱ型胶原纤维增生。电镜下神经根内可见有巨噬细胞,并可见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但这些变化均发生在硬脊膜及神经根外膜内外,均未累及脊髓实质及神经纤维。在第一次给药后的八周内未能引起硬膜外腔内神经组织的器质性改变,因此可以说每周一次、连续四周的硬膜外腔注射仅能引起局部组织的轻度炎症反应及胶原纤维的增生,不会损伤脊髓及神经根,也不会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基本上可以说是安全的。
|
|
|
|
1 |
李希水,吕冰洁;持续硬脊膜外腔置管技术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30例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
2 |
刘峥,余英豪,张清,林孝文,张锡增,窦元元;经腰硬脊膜外腔颅内压监护仪研制成功[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5年02期 |
3 |
何德全,黄红梅;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致呼吸停止两例报告[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
4 |
史益民;硬脊膜外腔穿刺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1997年06期 |
5 |
潘云荣;1500例单次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5期 |
6 |
盛和标,罗国径;向硬膜外腔注射25%GNS消除腰麻后并发头昏头痛的研究[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7 |
郑万禄,马国印;硬脊膜外腔封闭治疗腰间盘脱出症的体会[J];黑龙江医学;1995年03期 |
8 |
皮登毅;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44例腰腿痛[J];云南医药;1996年05期 |
9 |
孙兴国,王秀莹,李昌美,马骏,高尔;碱化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10 |
窦元元,刘峥;经硬脊膜外腔监测脑脊液压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年01期 |
11 |
王立萍,刘英;硬脊膜外腔封闭治疗腰间盘脱出症的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1995年02期 |
12 |
范钦平,瞿仕亨,田万成;骶管硬膜外腔碘水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2年03期 |
13 |
杨利民;硬脊膜穿破后退针至硬外腔行连硬阻滞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1999年03期 |
14 |
陈斌刚;硬外腔新斯的明、吗啡序贯法术后镇痛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0年04期 |
15 |
崔志强,栾文科,宋凌红;硬脊膜外腔激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16 |
席加珍,梁元利, 郝月平;应用硬脊膜外腔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附20例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1995年03期 |
17 |
姚俊林,晏富合,刘淑琪;川芎嗪混合液经硬脊膜外腔注射治疗腰腿疼1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03期 |
18 |
疏仁义,徐秀珍;阴囊肉膜外腔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35例报告[J];实用医学杂志;1996年07期 |
19 |
王昌龙,印心奇,马志宇,周振彬;经骶管硬膜外腔碘水造影的临床应用[J];颈腰痛杂志;1992年02期 |
20 |
卓志清
,黎必万
,马承峰;“大套小”穿刺法腰麻131例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