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氧化苦参碱、绿茶多酚对鼻咽癌HNE-1细胞耐药逆转研究
【摘要】: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目前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抗药性是主要障碍,而未能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不同的肿瘤患者个体选择敏感的药物也是重要原因。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以放疗和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以鼻咽癌HNE-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能放射线照射HNE-1细胞,获得耐药细胞HNE-1(200);用MTT法,检测4种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平阳霉素、顺铂、5-Fu)、氧化苦参碱、表儿茶素、儿茶素及维拉帕米对两种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初步得知药物对两种细胞的耐药谱及低毒浓度信息,结果发现:
1、每种药物对两种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 长春新碱对细胞抑制率为20%以下的浓度是25ug/ml、50ug/ml;在75ug/ml、100ug/ml和125ug/ml浓度条件下,长春新碱对HNE-1(200)细胞的抑制率较HNE-1细胞明显下降,说明与HNE-1细胞经X—线照射有关,提示放射线照射可使细胞对化疗敏感性降低,诱导细胞产生耐药。
重庆医科大学博d匕学位论文
2)平阳霉素对细胞抑制率为20%以下的浓度是20u留ml、40u留ml;在
相同浓度条件下,平阳霉素对HNE一1(200)细胞的抑制率较HNE一1
细胞明显下降,说明放射后的HNE一1(200)细胞对平阳霉素有耐药
性。
3)5一Fu对HNE一1、HNE一l(200)细胞的抑制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相同浓度5一Fu对两种细胞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
4)顺铂对HNE一1、HNE一l(2oo)细胞的抑制率没有差异,抑制率与药物
浓度成正相关。
5)维拉帕米对HNE一1、HNE一1(2oo)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对两种细胞的
抑制作用没有差异。
6)氧化苦参碱HNE一1、HNE一1(200)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对两种细胞的
抑制作用没有差异。
7)儿茶素、表儿茶素对HNE一1、HNE一l(200)细胞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2、为了进一步得知HEN一1(2oo)细胞的耐药逆转药谱及逆转浓度,采用
对HNE一1(200)和HNE一1细胞株无明显抑制作用剂量的维拉帕米、氧化
苦参碱、儿茶素、表儿茶素分别与抗肿瘤药物联合作用于细胞,结果
发现:
1)低毒浓度药物间联合作用均明显增加了抗肿瘤药物对HNE一1、
HNE一1(20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临床采用联合用药有可
能达到既治疗肿瘤,又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
2)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分别与抗肿瘤药物联合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作用后,其药物增敏作用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维拉帕米、氧化苦参
碱、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3)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分别与抗肿瘤药物联合
作用后,可逆转HNE一1侈oo)细胞对长春新碱和平阳霉素的耐药性。
4)维拉帕米分别与长春新碱、平阳霉素联合使用对HNE一1(200)细胞的
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HNE一1细胞的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的药物增
敏强度与维拉帕米相似。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鼻咽癌放疗后产生多药耐药的本质,本研究采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m blot检测了不同条件下细胞株P一糖蛋白表达;
用FCM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以期对其耐药机制作进一步深入了解。
结果如下:
1、免疫组织化学提示:
1) HNE一1细胞P一gP表达为阴性,HNE一1(200)细胞P一gP表达为阳性,
说明放射线照射能诱导HNE一1细胞P一gp表达增加,从而导致
HNE一1(200)细胞对vCR和BLM产生耐药。
2)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表儿茶素和儿茶素与HNE一1仅oo)细胞共孵
育24小时,P一gp表达下调,维拉帕米作用最强,其它次之。
2、Westem Blot检测结果显示:
1) HNE一1细胞P一gP无表达,HNE一l(200)细胞P一gP表达量最高,与免
疫组化检测结果和细胞的耐药性增加相符合。
2)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表儿茶素和儿茶素与HNE一l(2oo)细胞共孵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育24小时,P一gp表达下调,与它们能逆转VCR的耐药相一致。维
拉帕米对P一即表达下调作用最明显,其次是表儿茶素、儿茶素和氧
化苦参碱。
3、RT一PCR结果显示:
1) HNE一1、HNE一l(200)细胞的MDRmRNA表达无差异,即HNE一1细
胞经x一射线照射后,P一gP表达上调,但是MDR mRNA表达并无
增加,说明P一gp表达上调受多种机制调控。
2)电泳图显示:除维拉帕米有下调MDR mRNA作用外,其余的都无
变化。
4、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分析发现:
1) HNE一1细胞经X一线小剂量多次照射后,G:期细胞阻滞增加2.5倍,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2) vcR+vRp和vCR+oxy能除去G:期细胞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vRP通过下调P一gP表达来增加肿瘤药物的药效,oxy也有相同作
用,推测低毒浓度下的药物联合作用提高药效与P一gP表达下调有
关;
3) vCR+EC和VCR+儿茶素除去细胞Gl期阻滞,同时q期阻滞上
升,儿茶素有下调P一gP的作用,诱导细胞发生q期阻滞与文献一
致,而与对照药物维拉帕米及其氧化苦参碱不同,发生机制有待进
一步研究;
4)BLM与几种药物的联合作用结果同VCR的药物联合作用结果相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
|
|
|
|
1 |
王驰;叶琳;沈娜;张潜英;余晓燕;陈鸿雁;;氧化苦参碱与常见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对HNE-1、HNE-1(200)细胞周期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09年07期 |
2 |
黄旭,杨发端,杨长培,梁建刚,郑宇辉;胰腺囊实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6期 |
3 |
梁英锐,吴名耀,林莹,黄致治,谭德明;丙型肝炎抗原在肝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医学杂志;1994年08期 |
4 |
邓永江,吴霞,田玉旺,黄晓南,郭山春,谈敏;枸橼酸盐溶液与微波复合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年06期 |
5 |
梁英杰,吴惠茜,林汉良;利用微波促进组织抗原恢复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6 |
郑绍光;7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
7 |
吴跃龙,吴垠;胃癌癌胚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湖南医学;1997年02期 |
8 |
李克雄;徐鹏;徐为公;;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癌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1期 |
9 |
石雪君,陈梅龄,柳萍,赵进生,王文治;胰腺肿瘤组织发生学的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2期 |
10 |
李代强,伍海南,黄锦,曹亦洪,蔡季重;乳腺癌与良性增生组织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及免疫组化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1 |
路名芝,刘勇;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技术——用于胃粘膜肠化生与胃癌的研究[J];肿瘤;1997年02期 |
12 |
陈小松,王国俊,蔡雄,余宏宇,胡以平;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
13 |
吴秋良,云经平,侯景辉,罗天锡,陆献瑜赵美卿,肖永波,王镇美,张启洪;应用组化、免疫组化和电镜诊断恶性黑色素瘤[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
14 |
郑杰,邹万忠,吴秉铨;成功开展免疫组织化学的关键是标准化[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年06期 |
15 |
王群姬;一种能使免疫组织化学DAB显色变浅的方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
16 |
林苹,肖远康,曹皆仙,张洁,陆燕容,黄孝忠;肝癌单克隆抗体HL_2在肿瘤组织中免疫组化的观察[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7 |
朱梅刚;免疫组化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正确应用与评价[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
18 |
倪灿荣;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各种因素[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年06期 |
19 |
朱悦,王星铎,包峰,吕刚,官义;大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20 |
李科,杨红;高压处理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