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本研究拟了解:
1.研究我市主城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发生率;
2.探讨我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3.探索我市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系统干预模式。
方法
运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家长情况、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住宿情况、母孕期及围生期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家长养育方式等几个部分),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随机抽取的重庆市主城区9所小学四、五、六年级总计3317的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测试,回收有效试卷3137份。
结果
1、在3137名小学生中,检出有可疑行为异常的人数有855人。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26 %。三个主城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3.54%、30.57 %、26.00 %;重点学校、普通学校、主要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3.87 %、28.07 %、31.57%。4、5、6各年级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30.45%、28.97%、23.59%。我市主城区4、5、6年级小学男生均在强迫性、交往不良、抑郁等因子上检出率高。我市主城区4、5、6年级小学女生的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也集中在抑郁、分裂强迫、交往不良、体诉等因子上。
2、在单因素分析中父母学历、父母健康状况、父亲的性格、父母的不良嗜好、父母间的关系、家庭收入、住房面积、住宿环境、读书环境、家庭结构、母孕期和围产期情况、子女健康情况、子女抚养情况、抚养人、子女的学习成绩、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父母教育孩子的主导态度、父母教育子女的主要方式等因素是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儿童所在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健康状态、家庭结构、儿童学习情况、父母管教方式等因素是影响儿童行为检出率的独立而主要的因素。就读于重点学校、父母身体健康、父母管教方式一致的儿童行为检出率可能较低。以上因素可作为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年级越低、父亲文化程度越低、父母离异,成绩越差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越高,以上因素为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1、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情况不容乐观。
2、我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因素等综合因素有关。
3、基于上述的调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学生-家长-学校-心理医生”四位一体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模式。
|
|
|
|
1 |
赵学军;华红;干翠萍;;方松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情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
2 |
马俊国;徐富玲;;小学生“问题儿童”及其相关因素城乡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08年06期 |
3 |
刘堃,任甫,高显会;小学生家长、教师对行为问题认识与态度的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3期 |
4 |
寻玉凤,孔大军,寻尚同,刘桂兰,陈现彬;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3期 |
5 |
刘贤臣,郭传琴,翟静,刘同州,曹会龙,戴郑生;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4年01期 |
6 |
张同文!265200,姜翕球!265200,宫玉柱!265200,王兆平!265200,李明杰!265200,郭淑凤,于利,张国钧,孙盛利;沿海城市与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3期 |
7 |
寻玉凤,沈振美,寻尚同,马凤兰,陈宪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8 |
吕若然,段佳丽;北京不同类型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9期 |
9 |
秦文,秦荣国;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问题调查[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
10 |
杨敏;王冰;江咏梅;宋苏萍;;威海市学龄前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04期 |
11 |
宣煦;许秀峰;梁志中;康传媛;蒋惠珍;李敏;;昆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2 |
袁家璐,梁俊萍,翟静;父母养育方式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8期 |
13 |
张同文,王志义,李明杰,宫玉柱,姜翕球,于天林,孙佳敏,朱铭吉,郭彩华,于深德,王玉敏,孙淑华;SOS村儿童与独生子女儿童行为及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年02期 |
14 |
任榕娜;陈新民;林茂英;叶礼燕;曹慧琴;;某部驻军干部子女行为问题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3年04期 |
15 |
王春阳;郭平;;抑郁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8期 |
16 |
曹沐琳;余加林;;影响低体重儿预后的相关因素[J];重庆医学;2008年15期 |
17 |
闫芳,孙秀丽;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
18 |
蒋陆平;韩天明;李银宽;;脑卒中后抑郁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9期 |
19 |
王永芳;;脑卒中后抑郁的多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08年12期 |
20 |
秦荣国;王继中;彭绍华;谢少峰;;武汉市儿童及少年行为问题随访(摘要)[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