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的研究
【摘要】:
肿瘤是危害人民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特别是肝癌,由于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首选和普遍采用动脉栓塞化疗(TAE)治疗。盐酸阿霉素(又名盐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也是TAE的常用药物,但盐酸阿霉素单独经肝动脉注入,仅形成瞬时血浆高浓度,且该药毒性作用较为严重,这些毒性作用使盐酸阿霉素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助药剂学手段,以Fe3O4为磁性材料,以PLGA为主要载体材料,将盐酸阿霉素制成用于动脉栓塞的靶向微球制剂—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使药物可以在外加磁场和动脉栓塞术作用下,浓集于肝靶部位,提高盐酸阿霉素的疗效,起到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降低盐酸阿霉素在其他组织的分布和毒副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并表征其理化特性,采用复乳-液相挥发法制备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并考察其形态、粒径、载药量、释放度、磁性等特性,并初步考察其体内栓塞效果。
第一部分Fe3O4磁性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表征
本部分以聚乙二醇(PEG)-6000为分散剂,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为反应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并采用透射电镜(TEM)、激光散射粒度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磁性纳米粒的形貌、粒度分布、磁性、分散性能等特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3O4磁性纳米粒外貌为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0±6nm;顺磁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为76.22emu/g;磁性纳米粒表面包裹的PEG,提高了其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性,可以作为磁性靶向药物的磁性材料。
第二部分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的制备
本部分建立了测定微球载药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主要载体材料,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确定最佳工艺为:盐酸阿霉素与PLGA质量比为1:25,磁性纳米粒子与PLGA质量比为1:200,内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20,PLGA浓度为200mg/ml,超声功率为400W。按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载药量为1.35%,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7±50μm,有一定的磁响应性。
第三部分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的体外释放及稳定性建立了测定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释放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恒温振荡透析法研究了盐酸阿霉素PLGA栓塞微球体外释放规律。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可以缓慢释药,20d累积释药百分率达95%以上,没有突释现象,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加速试验6个月,稳定性良好。
第四部分盐酸阿霉素PLGA磁性栓塞微球体内栓塞效果
新西兰大白兔肝区固定磁场,通过动脉栓塞术(TAE),将微球经导管注入肝动脉,于注入后30min,拍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照片,并于术后14d处死动物取肝脏观察损伤情况,观察微球栓塞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可以在肝动脉内起到较好的栓塞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944
|
|
|
|
1 |
杨萍,于廷曦,马润娣,于立坚,苏伟明,邵海艳,廖铭能,黄来珍;土贝母皂苷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J];癌症;2002年04期 |
2 |
翁兴园;磁流体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8年06期 |
3 |
刘善奎,高申,钟延强,张洪英,孙树汉;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4 |
李维新,高国栋,梁秦川;显影固体栓塞剂含钡明胶微球的研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9期 |
5 |
刘同刚,唐敏章,金发光;加温敏感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小鼠荷Lewis肺癌[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6 |
任非,陈建海,陈志良,许军;MM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6期 |
7 |
周丽绘,朱传征;磁流体技术及其应用[J];化学教育;1998年10期 |
8 |
曾北蓝,陈春林,马奔,刘萍,张浩;海藻酸钠微球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05年04期 |
9 |
李德杏;阿霉素聚L-乳酸微球在体内缓释释药时的毒性实验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
10 |
杜卫东;缓释型抗肿瘤药瘤内注射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4期 |
|
|
|
|
|
1 |
王艳华,李曦光;PLA、PGA及其共聚物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应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 |
钟延强,周永刚,张国庆,傅强,王彬,龚纯贵,鲁莹,高申;局部麻醉用缓释盐酸布比卡因PLGA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
3 |
李乾兵,王国平,颜辉,周书林,陈文魁;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对致敏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4 |
曹颖光,王戎,王华均,吴慧华,胡立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体外附着的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5 |
钱良山;王小鹏;陈天宁;;聚乳酸-羟基乙酸药物控释微型装置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年05期 |
6 |
邱利焱;聚膦腈共混膜在动物体内的降解和组织相容性[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2期 |
7 |
田建广,白东海,刘志国,唐洪泰,夏照帆;聚乳酸-羟基乙酸胶原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S1期 |
8 |
徐公平;姬烨;闫景龙;张东旭;;生长因子PLGA微包囊成形参数的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8期 |
9 |
葛建华;吕宇鹏;周伟岗;马晓兵;;PLGA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
10 |
段宏,沈彬,何勤,裴福兴,陈坚;缓释bFGF-PLGA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和生物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