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摘要】:教师教科书解读即教师对教科书的理解与表达,也即教师对教科书的内化和外化。具体表现为文本解读和实践解读两种表现形态。本研究以西南大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写并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西师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1-12册,2009)为例展开研究。
论文共分为8章:
第1章为导论。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中的衰减、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困境等问题提出了本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本章还对解读、教科书解读、教师教科书解读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2章为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关于课程理解、教科书使用、教科书解读的相关研究。总体来看,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很少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为本研究中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空间。
第3章为研究设计。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信效度等方面对本研究进行了设计。具体而言,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文献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结合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和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第4章为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理论探讨。从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价值取向、过程特征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特征进行剖析。并初步构建了包括课标理解、教科书观、解读理念、解读基础、解读环境、解读态度在内的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框架。
第5章为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影响因素的量表编制。编制了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量表,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量表的信效度。
第6章为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影响因素的量表分析。在提出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的验证和优化模型的探索。
第7章为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调控策略。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就教师而言,有主动研修策略、交流互动策略、自我反思策略;就学校管理者而言,有案例研讨策略、政策激励策略;就教育培训者而言,有课标导读策略、具体演示策略;就教科书编者而言,有教科书优化策略、教辅支持策略和资源共享策略。
第8章为结束语。在对研究反思的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包括课标理解、教科书观、解读理念、解读基础、解读环境、解读态度等方面。
(2)不同学校位置的教师在课标理解、解读环境、解读取向和解读水平上,城市显著高于县镇、农村;在教科书观上,县镇和农村显著高于城市。男女性教师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教龄教师在解读取向上,1-5年显著高于15-20年和20-25年;在课标理解上,5-10年和10-15年教龄教师高于其他教龄教师;教科书观上,1-5年教龄教师高于其他教龄教师;解读基础上,10-15年教龄教师高于其他教龄教师;解读水平上,10-15年教龄教师高于其他教龄教师。不同教学科目教师在解读基础上,教授3门及以上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仅教授1门学科的教师;在解读取向上,教授1门显著高于教授3门及以上的教师;教授3门及以上的教师在解读环境和解读水平显著低于教授其他科目的教师。不同最后学历教师的教师在课标理解、解读水平和解读基础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高于其他;在解读基础上,中专或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显著低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在教科书观上,本科学历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在解读态度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低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在解读取向上,研究生得分最高。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解读取向上,小学三级或处于试用期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职称教师;在解读水平上,小学三级或处于试用期职称的教师显著低于其他职称教师;在课标理解上,小学三级或处于试用期、小学二级职称的教师显著低于其他职称教师;在教科书观、解读环境和解读水平上,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职称教师。
(3)从简化了的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发现:课标理解、教科书观、解读环境对解读取向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课标理解、解读基础、教科书观、解读环境对解读水平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解读基础通过解读态度对解读水平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本研究试图在以下3个方面有所创新:(1)运用量表和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得出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3)提出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调控策略。
自2001年以来,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重庆、四川、河南、贵州、山东、广东、广西、云南等十余个省(市)的近200个县(区)投入实验试用。由于时间、财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尽管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地区差异性,但研究对象主要在重庆、四川、河南、贵州、云南5个省(市)展开,且以重庆为主进行问卷调查。此外,量表还可进一步改进,可通过多次施测、多次修正的方法,进一步提升量表的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