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历史新课程认同的现状调查
【摘要】:新一轮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这次为人瞩目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实施的变革、课程评价体系的重建以及师资培训等专业支持保障系统的建立等,是一场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的关涉整个普通高中教育的全面改革。它并非对现行课程的简单调整和修改,而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深刻变革,是对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文化重加,对配置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历史新课标就要求体现贴近学生生活、适应新时代的课程内容,通过本次高中新课改将极大的有利于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根据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以及结合访谈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中生对历史新课程的认同度较高。其中,重点高中学生对历史新课程的认同感整体略高于普通高中学生;发现高三学生对历史新课程的认同感最低;城市高中生对历史新课程的认同感整体高于农村高中生。为此,在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本研究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广大一线教师、评价制度等入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历史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学校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沿阵地;广大一线教师是历史新课程顺利有效实施的主力军;课程设计者是完善历史新课程、保证历史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石;学生是历史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参与者;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历史新课程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