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更明确地成为教师教育的主题,得到了政府、学校、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通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教师专业化水平确实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提升。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运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打破自身发展窘境,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机制己势在必行。文化生态理论作为一种基于“人的存在”,宏观、辩证、动态的理解和把握复杂文化生态系统中文化、个体、环境之间各种互动关系作用机制的学说,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体价值和诉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和可行性。文化生态理论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它关注教师个体、教师所处文化氛围、教师所处生态环境在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互动制衡作用机制,为我们思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和实践思路。
本研究旨在借鉴文化生态理论,探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图景,并从文化生态入手,架构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从而提出基于文化生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为实现此目的,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首先,从历史与价值维度全面审视了文化生态理论的发展逻辑,阐明了文化生态的内涵,论述了文化生态具有的整体关联性、生命主体性、互动共生性、多元开放性和动态适应性等五个特征。
其次,分析了文化生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关联,探讨了以文化生态视角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切性和可行性。并指出基于文化生态的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了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文化生境,张扬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自主意义,追寻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然合作文化,秉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交互创生等价值规定。
再次,从文化生态视角下,探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文化生态图景,其包含了精神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行为文化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等构成要素,还从文化生态视角审视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危机,其主要表现在工具化和功利化的发展思维,僵化静止和权控的组织规制,线性单一和孤立的活动形态,被动屈从和自在的生存方式等四个方面。并借助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生态失衡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问题。
最后,提出从构筑自我管理成长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建立共享型权力机制,维系开放共生的实践运作;形成协同竞争机制,开拓律动多元的共同体实践;践行发展性评价机制,实现教师评价的生态转向等四个方面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提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