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小学的初任教师来说,提高教学能力成为专业化发展重中之重。然而现实情况中,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总是比较缓慢。传统的听评课长期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但近年来传统听评课简单化、盲目化的弊端逐渐显露,随着教育研究发展,近年来各中小学广泛运用较为专业和科学化的课堂观察研究方法,其中l ICC范式的课堂观察被广泛借鉴使用,本文的课堂观察也主要指向LICC范式。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含教学前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中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后的反思重建能力三个方面。课堂观察LICC范式对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本研究选取了重庆市南岸区S小学的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对被试者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观察的案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重庆市南岸区的S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全面了解学生能力、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教学实施方面,有效指导的能力、课堂管理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教学反思重建能力方面,主要是教学研究能力和重建能力的欠缺。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小学初任教师职前境界不高、对初任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完善和传统听评课弊端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笔者从传统听评课弊端这一因素出发,立足于课堂观察LICC范式做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本文对课堂观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进一步对LICC范式进行了如下解读:1.课堂观察框架;2.课堂观察基本程序;本文对重庆市南岸区S小学运用课堂观察LICC范式进行了介绍,针对前期问卷调查体现的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缺失部分进行了课堂观察研究。通过案例分析表明课堂观察对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前设计能力有所提升: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把握教材与学生,准确制定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课堂观察也有助于提升初任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初任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更加有序,指导反馈能力更加有效,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精准简练;课堂观察还促使初任教师具备了反思重建能力:初任教师搜集数据资料分析研究能力有所提升,自我反思重建教学能力进步明显。根据案例分析,笔者剖析了课堂观察促进小学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原因,主要为以下方面:提供了系统框架,构建了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基于合作的观察,形成合力,共同成长;唤醒自身内部专业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深入化的教学反思;“观察—反馈—调整”的实证化研究方式,有针对地提升教师能力。笔者结合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开展课堂观察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合理化的修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