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柑橘铵毒害产生机制及缓解措施研究

范子晗  
【摘要】: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所有水果中排名第一;2019年我国19个省份的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2.7×10~6 hm~2和3.8×10~7 t,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柑橘主产区位于降雨丰沛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酸化、土壤养分不平衡等立地条件差,严重限制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酸性土壤中,施肥或微生物作用都会影响土壤中NH_4~+和NO_3~-的含量和比例,但较高的NH_4~+浓度会引起植物叶片萎黄、根系发育不良等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且与生理毒害有关。因此,针对柑橘产区酸性土壤中NH_4~+累积而潜在存在铵毒害的问题,本论文首先在水培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施铵水平下柑橘典型砧木铵毒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然后在盆栽条件下对比了同等施铵条件下酸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中NH_4~+态氮的转化过程及其对柑橘砧木铵毒害的影响程度,最后在水培条件下探讨了添加硝态氮对缓解柑橘铵毒害的潜力及生理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柑橘属于铵敏感型植物,在水培条件下,铵态氮浓度从5m M增加到20m M时,导致了枳壳幼苗根系活力下降了59.8%,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9.0%,氮代谢及抗氧化代谢失调并加剧叶片和根的膜脂过氧化。当氮素用量为10m M时,降低了柑橘的生物量且加重了柑橘根尖质膜的破裂程度并降低了根系活力。除此之外,高铵条件会造成柑橘阳离子失衡,抑制Mg、K和Ca的积累。(2)土壤中的氮素转化与土壤的pH密切相关,土壤pH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NH_4~+和NO_3~-的含量和比例。在石灰性紫色土中施用硫酸铵400mg kg~(-1)土壤铵态氮完全转化需要10 d,而在酸性黄壤下则需要24 d以上,因此酸性土壤更易使土壤铵态氮累积。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硫酸铵均降低了土壤溶液的pH值,反过来继续影响土壤的硝化作用。施用硫酸铵100mg kg~(-1)时,酸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的氮代谢系统酶活性和抗氧化性酶活性均有上升表现为明显毒害反应,施用硫酸铵400mg kg~(-1)时,与石灰性土壤相比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柑橘生物量、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下降出现较为严重的毒害现象,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柑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在施铵量50mg kg~(-1)时最高,较不施氮处理分别上升了50%、26%和18%;在施铵400mg kg~(-1)时最低,较不施氮处理下降了23%、58%和49%。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水平对柑橘的根系形态未造成显著影响。且高铵显著降低了柑橘根、茎、叶中的氮浓度,导致柑橘氮素累积量减少。(3)添加硝态氮则可以缓解铵胁迫对柑橘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铵硝比为1∶1时,香橙的生物量累积达到最大值,比纯施铵态氮提高了15.3%,铵硝比为10∶1时,枳壳的生物量累积达到最大值,比纯施铵态氮提高了26.9%。其缓解机制是通过减少柑橘对NH_4~+的吸收,并增加GOGAT、GDH和NR酶活性促进NH_4~+的同化。综上所述,当铵态氮用量过量时,会造成铵态氮累积造成氮代谢失调以及抑制柑橘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加活性氧含量并降低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柑橘生长。说明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会对柑橘造成铵毒害。铵硝配施可以对此种毒害起到缓解作用,因此,建议柑橘种植中以铵态氮配合硝态氮施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段子·笑弹X枚[J];第二课堂(B);2020年02期
2 陈晓东;别让封建迷信毒害孩子[J];宁夏教育;1999年11期
3 赵德良;;新疆新源县草原毒害草种类及防治措施[J];草食家畜;2014年02期
4 袁诗璞;;第一讲──毒害物、非毒害物、药物与灾害(二)[J];电镀与涂饰;2011年02期
5 佟玉莲;;库鲁斯台草原毒害草的发生与治理[J];新疆畜牧业;2011年07期
6 ;垃圾 我们的家园受到毒害[J];世界建筑导报;2010年05期
7 王东军,陈立军;重金属对藻类的毒害作用[J];有色矿冶;2005年03期
8 林克惠,赵平,祖艳群;微量元素对作物和人体的毒害作用及其控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营养与职业性毒害[J];安全与健康;1999年07期
10 唐文浩;饶义平;胡朝源;刘强;;氟铅锰对水牛的联合毒害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11 白金玉;木屑粉尘有毒害[J];劳动保护;1980年11期
12 魏克;;财富[J];青年博览;2013年10期
13 臧琳;金嵩;刘玉翠;杨阳;朱天信;韩玉坤;齐玲;;何首乌对人体的毒害作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4 徐照丽;张晓海;;利用铁、铜间相互作用减轻烤烟铜毒害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年02期
15 关景林;水稻毒害药害及病虫害防治[J];水利天地;2002年08期
16 台培东,李培军;硒对植物的毒害作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17 吴浩;水稻毒害的诊断与防治[J];农村发展论丛;1998年07期
18 赵博生,毕红卫;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9年01期
19 ;水稻毒害的症状与防治[J];吉林农业;1996年09期
20 章松;水稻毒害的症状与防治[J];新农业;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皮运清;;镉对小麦的萌芽与生长影响探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方金梅;林阳春;应朝阳;黄毅斌;;铝对植物产生毒害的症状与机理[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常璨;马晓萌;孙红文;刘春光;;干旱和盐分胁迫下小花碱茅对硼毒害的响应[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秦素青;刘娟;杨瀚凌;王津;陈永亨;王春霖;齐剑英;;铊的毒害作用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3)[C];2015年
5 赵红波;周秀杰;胡丽阳;宫政;苌静;朱静雅;姚静;;硅缓解重金属毒害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6 尉亚辉;赵宝玉;达能太;武菊英;魏朔南;何玮;庄卉卉;郭丽珠;;草原主要毒害草研究策略与进展[A];2015中国草原论坛论文集[C];2015年
7 刘玉婷;刘聪;孙永会;尹大伟;;现应用的染整助剂环境毒理概述[A];“浙江宏达”杯第三届全国印染新技术暨助剂新产品新成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长干;陈赟;邱业先;;铜盐毒害对紫鸭跖草养分积累和生长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冯焕银;傅晓钦;张倩;樊颖果;;宁波市郊农业土壤中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的残留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估[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10 李爱民;;淮河流域毒害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1 刘传平;李芳柏;;叶施纳米氧化硅溶胶缓解水稻砷毒害及其机理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2 邓红梅;武高远;张紫君;陈永亨;;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TI(I)吸附行为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3)[C];2015年
13 鲁家米;周晓阳;;Pb、Cd在刺槐细胞中的分布及毒害机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4 杨柳;傅文详;邵晟宇;秦墨林;穆宁;;现场快速色谱分离检测毒害气体的研究与讨论[A];2013现场检测仪器及技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C];2013年
15 苏政谚;李达源;;镓与铟对不同土壤中水稻生长之影响[A];土壤科学与生态文明(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6 陈永亨;刘娟;王春霖;王津;张平;吴颖娟;邓红梅;吴启航;;黄铁矿中毒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布及其环境学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3)[C];2015年
17 彭历;;“3·8”黄磷喷溅燃烧事故的研究[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18 李军;张干;祁士华;;珠江三角洲地区干湿沉降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9 黄艳梅;;澳門藥物依赖的防治工作[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0 杨清书;;珠江虎门河口难降解毒害有机污染物(POP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河口行为研究[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登峰;安徽沿江地区土壤毒害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成因及其生态风险[D];南京大学;2011年
2 戴国政;蓝藻铵毒害的生态效应与分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秀峰;一氧化氮对水稻幼苗镉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李萍;硅提高水稻抗锰毒害的生理和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李波;外源重金属铜、镍的植物毒害及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刘灿玉;姜对土壤铅和镉毒害的生理响应特性[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7 黄镜浩;柑橘显微结构和miRNA对硼毒害的响应[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8 Shafaqat Ali;大麦铬与盐、铝的互作和减轻铬毒害的化学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孙新;镉诱导油菜氧化胁迫及硫在缓解镉毒害中的分子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熊杰;一氧化氮缓解水稻镉毒害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D];浙江大学;2009年
11 张晓晴;土壤中水溶态铜镍的植物毒害及其预测模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2 慎义勇;油制气废水毒害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13 郝玉波;砷对玉米—小麦的毒害作用及磷、硫缓解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4 郭彬;外源水杨酸缓解镉对水稻毒害的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5 裘波音;水稻铬胁迫耐性的遗传分析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缓解铬毒害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6 王洪政;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铝毒害以及钙对铝毒害的调控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7 李丽娜;上海市多介质环境中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8 宋阿琳;小白菜对镉胁迫的响应及硅缓解镉毒害的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9 曾凡荣;水稻铬毒害和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0 郑剑;中短波紫外辐照和草酸处理对去壳竹笋冷藏下的保鲜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子晗;柑橘铵毒害产生机制及缓解措施研究[D];西南大学;2021年
2 何静;新疆阿勒泰地区毒害草的种群与分布[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昊;硅缓解烟草幼苗镉毒害的作用效果及机理[D];山东农业大学;2020年
4 罗虹;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杉木的铵毒害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5 刘华;钙对水花生耐镉毒害的影响以及镉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白红红;水稻亚铁毒害的铁吸收与调控机理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7 何李生;镉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质外体在水稻耐受镉毒害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8 许丙军;外源抗坏血酸对高等水生植物重金属毒害的缓解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磊;铜胁迫对小白菜生理生化指标的毒害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10 廖前超;钾肥施用对水稻镉毒害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1 葛青;茄子砧木托鲁巴姆对镉毒害响应的机理初探[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2 黄锦孙;土壤铜镍植物毒害的室内和田间实验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3 武晓燕;乙酰水杨酸对水生植物重金属毒害的缓解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4 张洪涛;土壤外源镍的植物毒害主控因子和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5 姜玉英;镉对空心菜的毒害临界值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6 Antony Maodzeka(安东尼);不同基因型烟草响应铅毒害的生理变化以及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对铅毒害缓解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7 李海雯;上海市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8 陈玉真;土壤锌对植物的毒害效应及临界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9 孟华兵;镉对油菜的毒害效应以及施用外源激素对镉毒害的调控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20 彭艳;普通小麦Al毒害特性及其耐Al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黄玉教 通讯员 梁定万 翟峰;边境斩毒道清毒源治毒害[N];广西法治日报;2020年
2 记者 王帆;研究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工作 听取全市肃清胡高平案毒害阶段性工作汇报[N];新余日报;2019年
3 记者 王帆;审议通过肃清胡高平案毒害有关制度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工作[N];新余日报;2019年
4 本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陈青青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黄博宁 凌德;通识教育毒害香港年轻人[N];环球时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陈璐 邱晨辉;别让“文化雾霾”毒害青少年[N];中国青年报;2015年
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欧盟记者 鞠辉;间谍中毒事件进一步“毒害”欧俄关系[N];中国青年报;2018年
7 记者 刘洁秋;研究显示:街头吸烟“毒害”路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通讯员张德辉;州政协建议尽快遏制草原毒害草的蔓延[N];昌吉日报(汉);2010年
9 记者 白洪文;广元或将成为全国首个无毒害市[N];广元日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创建“无毒害市” 立不世之伟业[N];广元日报;2010年
11 侯静;广元成为全国首个“无毒害市”[N];四川日报;2010年
12 杨金民;远离毒品抵制毒害[N];边防警察报;2007年
13 黎燕 记者 涂志明;用3至5年时间把我市创建成“无毒害市”[N];广元日报;2007年
14 张梦雨;新疆开展毒害草防治工作[N];西部时报;2007年
15 本报记者 张迎春;专家建议:尽快开展毒害草防治研究工作[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7年
16 记者 牛金辉;我区投入千万元加强毒害草防治工作[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17 记者 张庆华;让毒害草不再侵蚀草原[N];伊犁日报(汉);2006年
18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邹强;巴基斯坦暴力文化毒害青少年[N];光明日报;2002年
19 本报特约记者 岳光 任重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郭伟民;日本核废水将毒害整个太平洋?[N];环球时报;2020年
20 ;扎实开展禁毒坚决抵御毒害[N];蚌埠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