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摘要】:
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
学科专业:基础心理学 研究方向:人格与教育
指导教师:郑涌副教授 研究生:张惠蓉
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已成为心理学家讨论的热门课题。而差生是
教育界面对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内已开展了一些研究。本研究通过《自我价值
感》和《控制源》量表,结舍学生的学习品行状况,对一所重点中学与一所非重
点中学的初二和高二年级共941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控制源特点进行调查分
析,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
(1)中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存在着学校、年级与性别的差异。
(2)学习或品行状况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有不同影响,初中
学生的学习状况越好,其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的
自我价值感就强;而品行状况越好,其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就强。高中学生学
习状况越好,其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就强;而品行状况越好,其社会取向的道
德自我价值感就强。
(3)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较之品行状况对自我价值感有更大的影响。说明,
中学生显然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太重视对品行的评价,特别是进入高中以
后,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
(4)几个显著的负相关基本上都出现在人际自我价值感上。这可能反映了
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即成绩和表现好的学生可能更不善于
且
交往。
(5)初中生学习状况与社会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的家庭自我
价值感相关。初中学生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要求对其子女的学习有较大的
作用。家庭教育影响其自我价值感,因此,家庭教育要引起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应正确引导,宽严有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密切配合。
(6}差生和非学习不良者在控制源上存在差异。差生在一般、认知、社
交、身体四个方面的未知控制显强;在学习的认知方面内控较少,而在社交方面
较为强调有权他人控制,因此,差生更多地表现出未知、无法控制.所以,差生
面对自己不好的成绩,越是作内在的、有权他人控制的归因,越可能降低其自我
价值感.
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内容,而且有较强的教育实践意义,
它提示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良我价值感的培养和健全的控制源导向,以培养具有
良好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
|
|
|
|
1 |
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
2 |
范蔚;自我价值感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
3 |
于海霞;在校大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
4 |
黄希庭,凤四海,王卫红;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
5 |
翟洪昌,史清敏,黄希庭;影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诸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
6 |
范蔚,陈红;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
7 |
卢敏,殷恒婵,吴晓路;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8 |
郑海燕,刘晓明,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3期 |
9 |
王磊;;自我价值的追求与超越——关于自尊及其权变性的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
10 |
李艳鸣;;孩子“嫉妒”心理从何而来[J];社区;2011年16期 |
11 |
孙利;;内在小孩疗法及其应用[J];班主任之友;2005年12期 |
12 |
龚艺华,张富洪;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对内—外控制观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
13 |
杨波;劳教戒毒者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
14 |
郑海燕,刘晓明,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年03期 |
15 |
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
16 |
王蕾;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
17 |
樊琪,张继玉,王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与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
18 |
卢秀琼,周静;三峡库区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
19 |
姚志刚;;师范类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现状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31期 |
20 |
;数钱的效果=吃止痛片[J];时代英语(高二);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