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药用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ino)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本文以缙云山的药用植物绞股蓝为材料,选取5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多样性检测和AFLP分子标记来揭示它的遗传多样性。经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1) 就个体形态特征而言,方差分析显示:在28项形态指标中,共有10项差异显著,仅占总体的35.71%,表明多数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
(2) 营养器官形态特征变异大,繁殖器官形态特征变异较小,相对稳定。
(3) 在个体水平上,聚类分析显示:缙云山绞股蓝总体上无明显的分化,不同居群的个体大都混聚在一起;在亚表征群水平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分化趋势。
(4) 在居群水平上,缙云山绞股蓝表现为两大表征群,其中,好乐荘、缙云寺以及竹园居群组成一类表征群,而贺龙园和微波观景台居群组成另一表征群。
(5) 在6对EcoR Ⅰ和Mse Ⅰ引物组合的AFLP实验中,共获得了481条谱带,其中5个居群的所有个体共有带61条,占总带数的12.7%;获得多态性带420条,占所有带的87.3%;在各居群中,总带数、多态性带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微波观景台居群、贺龙园居群、缙云寺居群、好乐荘居群、竹园居群;其中,微波观景台居群的总带数和多态性带最多,分别为385条和326条;充分揭示了缙云山绞股蓝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6) 在个体水平上的AFLP分析表明,居群内部个体相似性较大、遗传分化较小,而居群间的个体相似性相对较小、遗传分化较大,揭示了缙云山绞股蓝的遗传分化主要表现在居群之间;同时,所有个体都相聚在各自的所属居群内,表明各个居群的遗传结构相对独立,是居群间的个体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