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乙酯对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粮食在储存期间容易受到害虫、害螨和微生物等有害生物的为害,造成粮食质量和数量的巨大损失,而人们目前用于保护粮食不受害虫侵害的武器似乎正在减少,人们迫切需要开发出安全、绿色、高效的新型粮食熏蒸剂。甲酸乙酯具有杀虫迅速及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熏蒸剂。本文系统研究了甲酸乙酯在不同温度、浓度和熏蒸时间下对米象、赤拟谷盗等重要储粮害虫的熏蒸致死作用,并测定了甲酸乙酯对米象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等重要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甲酸乙酯在实仓中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甲酸乙酯对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
1.1 甲酸乙酯对米象的熏蒸作用
针对储粮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粮食熏蒸剂品种越来越少的现状,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系统研究甲酸乙酯(EtF)在不同条件下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致死作用。对米象成虫而言,在25℃条件下以40和45 μL/L的药剂浓度处理12h,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541%和99.324%:以30μL/L的浓度在19、25和31℃下处理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108%、62%和42%,表明甲酸乙酯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且在相对低温时比在相对高温时熏蒸效果好。在20、25和30℃条件下,熏蒸处理米象成虫24h,其LC_(50)分别为25.09、28.65和30.88μL/L;处理48h时LC_(50)则分别为23.10、25.81和27.32μL/L。对未成熟期各虫态的熏蒸结果表明,甲酸乙酯对米象低龄幼虫的熏蒸效果最好,其次为高龄幼虫,蛹和卵对甲酸乙酯具有较高的忍耐性;在熏蒸时间为48h条件下,药剂浓度为25g/m~3时,包括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和蛹在内的全部虫态死亡率都在90%以上;在30g/m~3的浓度下则均达到95%以上;35g/m~3时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的死亡率达到100%,蛹的死亡率也达到99.611%。
1.2 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
同样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在不同的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下系统研究甲酸乙酯(EtF)对赤拟谷盗T.castaneum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熏蒸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各虫态的熏蒸致死效果,48h内就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