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研究
【摘要】: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资料情报中心,是为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学术机构。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单位,不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长期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和图书资料的利用,使图书馆不能充分、有效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图书馆评价工作的严重滞后,不能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传统的图书馆评价具有重投入和规模,轻产出和效益的特点,在其指导之下,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走的都是一条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投入的“外延型”道路,而不是一条依靠提高投入要素的质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内涵型”道路。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评价指标要求,只是盲目地上项目和单纯地扩大图书信息资源数量,形成了“重藏轻用”思想,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效率低下。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图书馆效率评价体系,运用适当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对图书馆进行评价,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乃至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自产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已经成为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产出的若干生产和非生产部门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对于投入关系复杂、存在多种产出的教育系统,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分析评价工具,将其运用于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是适合的、可行的。
通过对图书馆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出各二级指标权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西南大学北区图书馆(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2年至2005年投入产出效率为实例进行的评价,计算出西南大学北区图书馆各年的效率情况,以及效率不高年份的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从而分析当年图书馆效率不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高校图书馆的效率评价,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实现了评价的导向价值,有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增强对图书馆效率问题的重视,改善办馆条件,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良性发展,让图书馆充分发挥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