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
【摘要】: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活动,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出改变,会给教师带来挑战和压力,并引起教师情绪的变化。这些情绪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自然心理反应,在很多情况下,还是社会文化建构,这意味着课程改革所处的情境和改革政策决定了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消极情绪。本研究在分析现有课程实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了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消极情绪的来源,同时提出了消除教师消极情绪的对策。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概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还包括对课程实施和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等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新课程实施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及其情绪变化。分析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和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挑战,描述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产生的各种情绪和情绪变化的历程。
第三部分,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消极情绪的表征。分析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产生的各种消极情绪。包括无奈、失去热情和信心、厌烦、困惑、迷茫、漠然和抗拒。
第四部分,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消极情绪的来源。主要包括:新课程方案的特性、习惯惰性的影响、文化困境、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培训缺乏实效性、缺乏改革配套制度的支持、缺乏资源保障。
第五部分,消除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消极情绪的对策。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供支持性环境、教师赋权增能和调整新课程方案的建议。
第六部分,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