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叙事视角研究
【摘要】:
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与李白并峙,代表着唐代诗歌的高峰,无论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其独到之处。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诗史”。杜诗继承了汉魏六朝乐府叙事诗叙事艺术的成就,叙事实现了由重过程到重场面刻画,由虚拟化、类型化到真实化、个性化的转变,推动了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叙事学是西方文学界在阅读《圣经》、希腊悲剧、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等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叙事视角是其中一个重要理论部分。虽然带有感性色彩的中国古代文论和侧重理性分析的西方文论截然不同,但由于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广泛存在,这就决定了叙事学理论的应用具有普遍性。杜甫糅合《易》中“俯仰天地,包容万物”之宇宙观与中国画中“散点透视”之艺术思维方式,从更高更远的视角体察自身与世间万物,以儒家“吾日三省吾身”之自我审视传统驾驭着诗歌中的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视角运用方式,由此形成的艺术特点实为其众多艺术成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用叙事视角这个切入点来研究杜诗一方面可以梳理杜诗中叙事视角的运用特点,分析叙事视角与诗歌表达方式、风格、乃至评鉴之间的联系,挖掘在杜诗叙事视角中隐含的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积极入世的价值观念和“俯仰天地,包容万物”的宇宙观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借助杜诗这一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文本来丰富叙事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