η和η~1赝标介子衰变常数和分布振幅的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QCD求和规则和组分夸克模型,以及在考虑到SU(3)味对称性破坏的影响下,分别讨论了η和η′介子的衰变常数和模型构造出了它们的分布振幅近的似形式。QCD求和规则是强子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微扰方法,也是研究强子物理和核物理的有力工具,所以,本文在综合多个文献的基础上,详细的介绍了QCD求和规则的物理思想和计算方法。
η和η′是一对非常有趣的介子,自1967年和1970分别被发现以来,对于它们的研究就没中断过。由于η和η′介子与π介子在结构上比较类似,所以,我们在对介子的衰变常数和分布振幅的处理过程中,采用类似于处理π介子的物理方法。只不过,对于η和η′介子我们引入了s夸克项的贡献。又由于同种夸克成份的正反夸克项(如(?)u,(?)d和(?)s),对矩的贡献是相同的。,故在介子分布振幅的矩中,奇数矩是为零的,只有偶数矩可以存在。在这个条件下,我们利用介子twist-2分布振幅的零矩归一性,计算得到η介子的衰变常数为f_η=0.168±0.04Gev,同样的方法也得到了η′介子的衰变常数为f_η=0.224+0.006Gev。同时,我们还利用介子分布振幅的前两个矩以及它们按照Genbauer多项式展开的方程,计算得到了分布振幅的前两个系数,从而模型构造出的η和η′介子twist-2和twist-3分布振幅的近似形式。我们将η和η′介子分别与π介子分布振幅的近似形式比较后发现,η介子分布振幅的近似形式与π介子的较为接近,而η′介子则区别较大。
本文的结果表明,SU(3)味对称破坏效应对η介子的衰变常数的影响较大,但是,其对η于和η′介子的分布振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所以说SU(3)味对称破坏在精细计算中是不能被忽略的。
|
|
|
|
1 |
陆中道;K、π介子产生中的量子统计效应[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10期 |
2 |
姜焕清;CSR能区重离子反应中的介子产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年03期 |
3 |
周宝森;贺泽君;;粒子数分布对s夸克及K~-介子产生率的影响[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1年11期 |
4 |
张肇西;陈裕启;;Z~0衰变产生B_c介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2年04期 |
5 |
王淦昌;王祝翔;维克斯列尔;费略索夫;符拉娜;丁大钊;金仁荫;克拉德尼茨卡娅;库兹涅佐夫;米霍尔;阮丁赐;尼基丁;索洛维耶夫;;动量为83亿电子伏/光速(C)的负π介子产生反∑超子∑~-[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0年05期 |
6 |
谢去病;;pp碰撞中次级强子的绝对产额与L=1介子的产生规律[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0年04期 |
7 |
姜焕清;重离子碰撞中的介子——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上可能实验的讨论[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9年03期 |
8 |
章思俊;π-N弹性散射的第二共振峰[J];物理学报;1964年03期 |
9 |
萨本豪
,王仲奇;弦碎裂函数的能量依赖性和Φ介子产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
10 |
刘波;;高能质子-核和核-核碰撞中末态作用对K~+/π~+比的影响[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5期 |
11 |
王淦昌;王祝翔;丁大钊;依万诺夫;克拉德尼茨卡娅;库兹涅佐夫;阮丁赐;尼基丁;奥特维诺夫斯基;索洛维耶夫;;π~-介子和核子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反质子[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0年05期 |
12 |
李扬国;姜焕清;;A(π~+,η)B电荷交换反应引起η介子产生[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
13 |
敬罕涛;沈彭年;姜焕清;;CSR上可能的超核物理研究(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10期 |
14 |
王淦昌
,王祝翔
,Н.М.维辽索夫
,丁大钊
,金荫仁
,Е.Н.克拉特尼茨卡娅
,А.А.库兹涅佐夫
,А.米呼尔
,阮丁赐
,А.В.尼基金
,М.И.索洛维耶夫;用动量为70亿电子伏/c和80亿电子伏/c的π~-介子产生Ξ~-超子[J];物理学报;1961年05期 |
15 |
马余刚;沈文庆;冯军;葛凌霄;;中能区~(86)Kr+~(197)Au反应中的能量耗散、π介子阈下产生和流角[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2期 |
16 |
谢去病;;重子产生中“自旋抑制”的原因及普适性[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2年01期 |
17 |
陈鄂生;;高能e~+e~-湮没中长寿命带电粒子的产额[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3期 |
18 |
刘要北;邵美娟;李水斌;;eγ对撞机上Top-pion介子产生的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9 |
朱洪元;;近年来基本粒子物理理論研究的发展[J];科学通报;1964年01期 |
20 |
王学雷,申小海,杜霖霖,许文娜;未来e~+e~-对撞机上带电top-pion介子产生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
|
|
|
|
1 |
马余刚;沈文庆;葛凌霄;冯军;詹文龙;诸永泰;周建群;;~(86)Kr+~(197)Au反应的阈下π介子产生问题[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
2 |
郑玉明;FUCHS Christian;FAESSLER Amand;SRISAWAD Pornrad;阎玉鹏;KOBDAJ Chinorat;;核反应中的σ介子产生[A];2005年全国核反应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3 |
杨伯君;姚曙光;;介子气体动力学方程(摘要)[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
4 |
郑玉明;SRISAWAD Pornrad;邢永忠;;重离子反应中的K~+介子能谱[A];二〇〇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5 |
李希国;;核物质中K介子有效质量[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