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开展,不但能够在学生中普及推广田径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使运动员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弥补传统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下教体分离的缺陷,为国家竞技田径运动培养素质全面的后备人才。在体教结合的优越性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重庆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对重庆市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指导思想、管理制度、在训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以及课余田径训练的物质条件和训练时间、内容和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显示,重庆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领导重视不够、指导思想不清楚、定位不明确、教练素质不高、训练的水平有限、受训学生训练与学习矛盾冲突、训练的经费不足、场地小器材陈旧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田径课余训练应该由学校、教练员、运动员、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协同作战:学校要完善田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建立教练员考核和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努力实现体教结合、培养人才“一条龙”制度;教练在训练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关键期”,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在训练中要有饱满的激情,正确处理训练和学习的各种矛盾;社会要多关心和支持田径课余训练,体育要走向社会,社会要接受体育,并为田径训练的资金提供广阔的来源,为田径训练提供后勤保障;重庆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要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要对田径课余训练进行大力宣传,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瞻远瞩,才能真正实现通过田径课余训练普及体育运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这一终极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为重庆市中小学更好地开展田径课余训练和为重庆市培养优秀的综合素质高的田径运动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也为重庆市政府、教育部门制定有关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发展方针、政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