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维度研究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源于西方,自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最早提出该术语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系统化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便在全球形成了该理论的研究热潮,其研究的范围之广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伦理学、哲学等领域,尤其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在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中国学术界对此理论重视并日益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凸显,世界市场的迅速形成,企业不但要面对国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临国际上更为复杂与多变形势的挑战,传统的企业价值观念遭遇质疑,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应该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并在改善社会的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共识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概念,它是内涵着经济、法律和伦理责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责任,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性。企业除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而赢取利润外,还应有更重要、更合理、更高尚的社会责任与价值目标,而且这些对企业的收益和形象举足轻重。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具体化为几个方面的伦理责任:第一,企业必须在遵纪守法、合符道德的前提下履行经济责任;第二,企业必须承担对除所有者以外的员工、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以及政府和社区等多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第三,企业对环境的责任;第四,企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尽管目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要有哪些?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何在?究竟能否用全球统一的标准来判定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的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状况?目前的SA8000全球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是否合理?怎样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对公平、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怎样制定符合我国现状与特点的社会责任体系等。
本文主要从伦理的视角出发,在梳理中西方各自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历史演进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内涵和理论基础,充分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资本的投资,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并不断获得社会的认可度与美誉度,它不但不会跟企业的基本目标相抵触,反而会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使企业与其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一种互信、互谅、合作、共赢的理想境界。尽管现实的情况发人深省,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存在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只要社会、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之后,积极、主动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办法,构建切实可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定能使该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从而达成共识,即:履行恰当合理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最终实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最佳方式。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序言和文献综述部分阐述论文选题的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依据、以及选题的意义等;第一章概述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沿革;第二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作出梳理后提出本文所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对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较为客观、严肃的分析和总结;第四章针对问题提出尽可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