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泡暗物质能量稳定性质和激发态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天体粒子物理的研究表明暗物质已经成为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暗物质对宇宙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暗物质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1985年,Coleman在标量场理论中提出了Q球模型,Kusenko等人的研究指出超对称理论中可能存在这类Q球。
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Q物质模型—Q泡,在复标量场模型中推导了Q泡的场方程,根据两类跑动势获得了场方程的精确解;计算了基态和激发态的U(1)荷和能量,研究了这类Q泡的能量稳定性和扰动性质。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带有电磁场作用的Q泡模型,根据电磁场的拉氏量和规范场表述,推导了场方程和守恒荷,获得了均匀电场模型中的Q泡解;证明了这类Q泡的能量稳定性质,同时还计算了Q泡的能量扰动和激发态。
本文中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如下:
1.构造了复标量场中的Q泡模型,推导了Q泡的场方程。
2.引入两类跑动势获得了Q泡场方程的精确解,另外,研究了均匀电场模型的Q泡精确解。
3.分析了Q泡的能量稳定性,扰动和激发态性质。
|
|
|
|
1 |
范洪义,范悦;复标量场的新正交完备表象与应用[J];科学通报;1998年21期 |
2 |
郭守元,张延荣;有限温度下具有复Φ~4场的量子宇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3 |
曹李刚;马中玉;;对关联对核基态和集体激发态性质的影响[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5年00期 |
4 |
沈有根,潘容士,苏汝铿;有限温度下的复标量场的虫洞[J];中国科学A辑;1992年02期 |
5 |
李洪才;阮图南;;二分量复标量场的奇异函数性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
6 |
李隆弟,张众笑;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7 |
马美仲;王洪润;李桂霞;肖海霞;朱正和;;用杂化CIS-DFT方法研究外电场对乙烯激发态的影响(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8 |
李洪才;;复标量场的等时散射振幅与方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9 |
王春燕;肖景林;;量子点中弱耦合束缚极化子的内部激发态性质[J];发光学报;2007年02期 |
10 |
王春燕;肖景林;;库仑场对量子点中强耦合束缚极化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7年04期 |
11 |
矫玉秋;张鹏;吴冲;;AuPH_3-C≡C-C_6H_5与(AuPH_3-C≡C)_2(1,4-C_6H_4)_2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年02期 |
12 |
丁朝华;何锐;白旭芳;;库仑场对量子线中极化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1年04期 |
13 |
田惠忱;肖景林;;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激发态的性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4 |
许文华;张勇;刘文剑;;Yb、YbO电子激发态的相对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11期 |
15 |
矫玉秋;赵昆;;双核Au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J];光学技术;2008年S1期 |
16 |
高双红;任兆玉;郭平;郑继明;杜恭贺;万丽娟;郑琳琳;;石墨烯量子点的磁性及激发态性质[J];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
17 |
杨进,魏晨耕,胡嗣柱,蔡圣善;复标量场与费米场耦合下的虫洞解[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18 |
曹李刚,马中玉;对关联对核基态和集体激发态性质的影响(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04期 |
19 |
孙羽;;从量子化学角度分析氟代六苯并蔻的激发态性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
20 |
隆正文,刘波,李子平;Abel Chern-Simons项与复标量场耦合系统的正则量子化[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