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兴德米特钢琴组曲《1922》Op.26研究
【摘要】:保罗·兴德米特是20世纪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通过对音乐构成元素的不断探索以寻求音乐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新突破,包括功能和声体系、调式调性体系、音乐材料发展手法、音乐结构原则及对新的音响不断尝试,甚至音乐美学的功能与价值以及音乐表现与音响的审美特征,等等。作为这个音乐发展时期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受同时期著名作曲家勋伯格、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在和声理论中创立了和声紧张度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调式体系的束缚,以不同音程的协和关系取代传统和声功能的意义,并将由此引出新概念、新方法于音乐作品中,创作出全新音响的一系列作品。钢琴组曲《1922》Op.26既是和声紧张度理论体系在钢琴作品中的实际应用,又将20世纪早期爵士风格引入钢琴作品中,尤其是其对演奏的特殊要求“不考虑手指,把钢琴作为打击乐使用”的演奏要求,更具有对巴洛克乃至更早时期古钢琴、羽管钢琴的复古倾向,从中也可看出兴德米特“新古典主义者”标签下的音乐属性。经对知网及相关网站中外文检索,针对本课题的的研究凤毛麟角,深入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除结论外,由三个部分组成。绪论简要介绍了兴德米特及创作特点,研究现状综述和创新意义;第二部分从音乐元素的主要特色入手分析了,研究了钢琴组曲《1922》Op.26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的共性化特征;第三部分以组曲每首乐曲的音乐本体分析为依据,从音乐分析、演奏技术与教学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更深层次地了解兴德米特音乐作品的结构思维逻辑。本文的创新性主要有三点:(11)就理论意义而言,首次深入细致地从音乐本体、各级曲式结构的划分与理论依据、演奏要求与作曲风格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12)就作品风格而言,探索了将钢琴按照打击乐器弹奏、寻求打击乐器独特音响的创作技法与实现手段;(13)就演奏技法而言,既要模拟巴洛克时期古钢琴、甚至更早的羽管钢琴的诸多手指技术,又必须以独特的音乐感觉、新颖的触键技术将作品中现代音乐的性格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