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能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能源紧缺与减少碳排放已是当前我国面临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能源效率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角度,对我国能源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总结的基础上,从考虑负产出的角度,对能源效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将经济活动中的负产出,纳入到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中,利用DEA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了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特征,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因素作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性。
本文研究结论:(一)我国能源效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近年又缓慢上升”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能源效率差异明显,区域间差异在总体差异的占比在逐步缩小,而区域内各省市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在增大。(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等都是影响区域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各因素对东、中、西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三)我国地区能源效率并不存在全域性的σ收敛,但存在着绝对β收敛,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后,发现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存还存在着条件β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