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了的纯真
【摘要】:伊迪丝·华顿(1862-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兴盛于二十世纪初。在她的二十多部小说作品中,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被看作是她小说创作的高峰,并于1921年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华顿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她那个时代的旧社会习俗与礼仪,揭示了在传统观念和封闭的环境之下被压抑了的人性。
由于评论家过于关注华顿作品中女性主义的气质和女主人公的成长,而忽视了其自然主义作家的特质。事实上,华顿是一位自然主义作家。她在作品中主要探索个人追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在其环境中注定失败的抗争。
本论文从华顿的生平出发,试图从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机会、命运的角度来分析《纯真年代》中所体现的自然主义特色。首先对华顿出生的背景和小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总结了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现状。
其次,本文着重讨论了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以及自然主义文学对华顿的影响。自然主义小说的鼻祖艾米尔·左拉提出了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并且把决定论看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核心。生于老纽约社会贵族之家的华顿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她却有着多年游历欧洲的丰富经历,同时她在她父亲的书房里学习到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她的小说创作。
另外,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这些自然主义因素在小说中的体现。在令人极度窒息的社会环境之下,男主人公纽伦·阿切尔曾经试图逃避他所生长的环境,最终却完全顺应了一切。梅·韦兰从小顺从传统的家庭模式和观念,成了典型的社会产物。埃伦·奥兰斯卡夫人因无法忍受其丈夫的背叛,离开欧洲来到了纽约寻求帮助,在遭遇了种种鄙视与困难后,被亲人驱逐到了欧洲。通过对小说中追求自由的男主人公纽伦·阿切尔,传统保守的梅·韦兰和勇敢的埃伦·奥兰斯卡夫人的分析,最后得出他们都逃脱不了压抑的环境与命运的制约的结论。总之,每个个体都受到旧纽约社会环境的影响和遗传的控制,他们自由意志的努力都抵抗不了命运的摆布。
最后,文章指出《纯真年代》中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想观,即强调环境、遗传、命运和机遇造成的严酷现实无情地控制着每一个人物的命运。简言之,通过对《纯真年代》这部小说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华顿对环境与个人关系的关注与思考,从而进一步证明华顿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