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石漠化现状评价及分区治理研究
【摘要】:石漠化引起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水资源短缺和区域贫困的发生。石漠化治理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石漠化分布现状,科学地进行石漠化治理分区、选择石漠化治理对策和模式,是石漠化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理论前提和技术保障。
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研究酉阳石漠化遥感解译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石漠化分布现状和驱动因子,提出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并探讨了相应的石漠化治理对策和模式。本文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
1、根据野外调查和现有石漠化的有关资料,根据遥感影像的特征,利用专题信息提取的计算机监督分类法和野外实地调查法,实现对石漠化信息的自动解译。
2、利用GIS分析功能,进行多要素空间组合分析,实现了对信息的深挖掘,更为有效地揭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喀斯特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6.81%,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目前全县已有797.42km~2土地石漠化半石漠化(不含潜在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41%,其中轻度石漠化309.05km~2,中度石漠化426.41km~2,强度石漠化57.73km~2,极强度石漠化4.24km~2,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7%,8.24%,1.12%,0.08%。
3、从空间相关分析的角度,分析石漠化程度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关关系,揭示导致石漠化土地退化的驱动因子。根据石漠化发生、发展过程,挑选出13个指标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的自然和人为活动因子中,对喀斯特石漠化起作用的因子,按其相关系数从大到小的排前5位的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植被覆盖率、未利用地、水土流失面积、坡耕地面积。
4、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石漠化程度的不同进行石漠化治理分区研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模式。坡改梯、退耕还林、特色经果林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生态修复等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模式。